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已圓滿閉幕。

文: 黃溢能、郭雄懿

2025年10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圓滿閉幕,為未來五年乃至更長遠的發展繪製了清晰藍圖。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指出「十五五」時期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階段。這既是「十四五」成果的深化與延續,更是中國式現代化全面發力的起點。

當前,全球格局加速演變,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正重塑國際競爭格局。人工智慧、量子科技、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迅速發展,對世界經濟帶來深刻影響。在此背景下,全會提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以新質生產力為突破口,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與量的合理增長。這一戰略選擇不僅是應對國際風險挑戰的必然舉措,更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全會再提「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驅動和知識密集為核心特徵,涵蓋數據、人工智慧、綠色能源、先進製造等關鍵要素,著重推動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一模式超越了傳統依賴勞動力與資本投入的增長方式,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柱。新能源汽車、衛星互聯網、智慧醫療、綠色金融等領域正迅速崛起,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深刻改變了產業結構和社會生活方式。以深圳的低空經濟為例,其所帶來的經濟乘數效應可達兆億級別。同時,在人工智慧、量子計算、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技術突破,也正推動中國實現從「製造大國」到「創新強國」的飛躍。

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離不開教育與人才的支撐。全會強調要統籌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為未來的創新發展提供堅實保障。STEAM教育(科學、技術、工程、藝術與數學的綜合教育)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基礎,正成為培養下一代創新人才的重要抓手。從歷史經驗來看,「兩彈一星」的成功離不開科學家群體的奮鬥,今天的科技自立自強也同樣需要新一代科研人才的不懈努力。

香港在國家新發展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全會再次強調「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指出香港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與創新樞紐,香港擁有高度國際化的科研環境、健全的法治體系及廣泛的全球經濟網絡,這些優勢為推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重要支撐。

近年來,香港科學園與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協同發展,已成為新質生產力落地的重要平台。粵港澳大灣區內的一體化產學研機制,使得科研成果能夠快速轉化為產業實力。同時,香港高校和創科企業在人工智慧、金融科技、大數據及綠色能源等領域的突破,也充分體現了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潛力。香港在STEAM教育方面的優勢日益突出,特區政府積極引進國際頂尖人才,嶺南大學內的STEAM教育與研究領域更是領先全球,促進了老幼群體的教育創新,並為內地和香港的科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能。

未來,香港應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科研機構的合作,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同時,應吸引更多海內外優秀人才,完善創科產業生態,促進科技成果的商品化與產業化,並深化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協同發展,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在此過程中,香港需堅守「一國兩制」方針,充分利用自身獨特的國際化優勢,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確保長期繁榮穩定。

2025年是「十四五」到「十五五」的承啟之年,而「十五五」則是邁向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的關鍵五年。全會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綠色轉型、加快數字中國建設等重要方向,這些都圍繞着新質生產力展開。這五年將是中國創新體系邁向世界前沿的關鍵階段,也是從製造大國向創新強國轉型的重要時期。新質生產力作為經濟增長引擎,不僅是經濟命題,更是文明進步的標誌。儘管世界面臨摩擦與挑戰,但發展的趨勢無法阻擋,中國將以科技創新為筆,繪製面向未來的壯麗畫卷。

黃溢能為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助理總監

郭雄懿為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主任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新華社

責編 | 韓進珞

編輯 | 梁庭希

編輯推薦

名古屋主婦命案疑犯26年後自首 受害者丈夫巨資長租案發現場保留證據

內地經濟丨10月非官方製造業PMI降至50.6 連續三月處擴張區間

內地推10項出入境管理措施 羅湖皇崗等口岸將可「刷臉」

肯尼亞暴雨引發山泥傾瀉 已致26死25失蹤

俄烏戰爭|特朗普:未真正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導彈

美財長籲聯儲局加快減息 房地產或已陷衰退

王毅:中美元首釜山會晤舉世矚目 兩國關係有望迎來一段穩定可控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