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部都會區發展委員會」轄下的「規劃及發展工作組」召開首次會議。
文: 黃溢能、郭雄懿
香港特區政府近日宣布,將全面推進北部都會區的發展,行政長官李家超亦強調將透過精簡相關法規以支持計劃順利落實,務求加速北都項目的推進。北部都會區覆蓋香港與深圳接壤的土地,由元朗區和北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新市鎮,以及多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總面積約3萬公頃,約為香港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該區現時居住人口約98萬名,提供工作職位約13萬4千個。未來,隨着北部都會區提供超過3,000公頃的新發展土地,居住與經濟活動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將成為香港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引擎。為確保該項目的高效與高質量推進,筆者認為,可借鑒國際設施管理協會(IFMA)提出的「3P+T」框架:場地(Place)、流程(Process)、設施使用者(People)與科技(Technology),建立全面而平衡的發展基礎。
場地(Place):跨區域整合與多用途規劃
北部都會區毗鄰深圳,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隨着新田科技城(包括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及元朗南四個新發展區進入施工階段,政府應加強區域整體規劃,將住宅、商業、科技創新園區與公共空間有機結合,推動土地利用最大化。對於尚處於初步規劃階段的四個發展區域(包括新界北新市鎮、牛潭尾、流浮山/尖鼻咀/白泥及馬草壟),應強調融入綠色城市理念,優化土地使用效率,平衡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需求。
北都發展離不開交通網絡建設。北部都會區需加快跨境交通設施與內部交通網絡的建設,形成內外兼備的交通體系。在《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2023》中,就規劃了多條鐵路、高速公路及智能交通系統,但如何實現與深圳的高效對接,以及如何打造「鐵路為骨幹」的高質量、高效率發展,就須在「3P+T」框架下提升管理水平,以達到提升區域內的交通便利性的目的。只有儘早完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才有北都未來的發展。
流程(Process):簡化與數字化並行
行政流程的簡化是北部都會區發展的關鍵。現時的土地批租、建築許可及環境評估程序繁瑣且耗時,政府應盡早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更新審批系統,實現流程的高效運作,在提升行政效率的同時減少人力、時間成本。除此之外,應借鑒內地先進經驗,加快「一站式服務平台」的建立,如浙江省的「浙里辦」,整合多個行政程序,為企業及居民提供便利。還可將監控項目進度與成本融入數字化的行政系統,確保每一階段高效執行,並為未來的設施管理提供決策支持。
設施使用者(People):以人為本的設計
北部都會區的規劃應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確保所有設施的設計以人為本。公共空間與基礎設施,例如交通樞紐、社區設施及文化場所,應滿足不同年齡層及行動能力人士的需求,並全面實現無障礙設計原則。同時,設施應結合功能性與互動性,將公園、廣場與文化空間融合,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與社區凝聚力。
此外,市民的參與是設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社區走訪、公開諮詢會及社媒平台,政府需要盡可能地收集市民意見,確保設施設計符合實際需求。相信智能化設施的應用,例如智慧照明、公共無線網絡和即時交通資訊系統,會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讓北部都會區成為真正宜居的城市典範。
科技(Technology):智慧化與數字化驅動
科技作為IFMA「3P+T」框架中的核心驅動力,將是未來北部都會區的主要推動力,並在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物聯網(IoT)、大數據與人工智能(AI)等技術的應用,可顯著提升設施管理效率。例如,建築信息建模(BIM)技術,能夠整合建築生命周期中的數據,在設計、施工與運營的全階段提供決策支持,減少資源浪費。此外,北部都會區應推廣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例如太陽能與風能,並建設智能電網,實現低碳發展目標。以阿姆斯特丹「The Edge」辦公大樓為例,其通過智能化設施與綠色技術的結合,在提升建築運營效率的同時,也為設施管理提供了創新的方向。這些經驗對於北部都會區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是一項關乎香港未來的大計,既是挑戰,也是機遇。IFMA的「3P+T」框架,從場地、流程、設施使用者需求與科技四個方面入手,可以確保北都的發展質量與效率並重,實現高效、可持續的城市規劃。期望政府與專業人士及市民攜手合作,為香港創造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新北部都會區,並為城市的長遠發展注入不竭的動力。
黃溢能博士為嶺南大學STEAM教育及研究中心助理總監
郭雄懿為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助理研究主任
參考資料:
1.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2025). 北部都會區. Retrieved from https://www.nm.gov.hk
2.Araszkiewicz, K. (2017). Digital technologies in Facility Management–the state of practice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Procedia Engineering, 196, 1034-1042.
3.Wong, P. Y., Leung, S. C., & Gilleard, J. D. (2013). Facility management benchmarking: an application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in Hong Kong. Asia-Pacific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30(05), 1350013.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推薦
寰宇前瞻|四中全會帶來的思考:新質生產力引領「十五五」開啟現代化新篇章
梁毓偉|把握「十五五」規劃契機 助力國家開創新局
來論|力破謠言護航選舉 選好議會固治促興
馮煒光|四中全會對香港的啟示
劉暢|解讀四中全會與香港發展藍圖
解局|內外齊發力 香港「十五五」時期將迎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