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選凝

當我們用「狗血」去談某部電影時,隨之而來的往往是一些不那麼正面的評價——老梗、煽情、芭樂——繼而很容易跟爛片劃上等號。但《我的少女時代》卻剛好相反,它幾乎滿足上述所有形容詞:情感套路狗血,梗全是被用爛的老梗,主旨更是一顆無可救藥的少女心,通篇偶像劇氣息,最後再來個bling bling大結局。但即使如此,它卻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商業片;且平心而論也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title_without_url!$

說《我的少女時代》是「女版那些年」顯然過度簡化了它的時代情懷與內涵,如果說《那些年》是一部「私記憶」,《我的少女時代》卻是貨真價實的集體回憶。成長在90年代的台灣六七年級生會覺得這電影非常親切,從經典老歌到穿著打扮到懷舊時代梗,都是他們曾經的記憶與趣味:像1988年當紅Olay廣告的對白、90年代台灣首個以靈異單元而爆紅的《鬼話連篇》、合作社的生活運動飲料、家裡附帶時鐘功能的穿衣鏡、超懷舊的幸運信(十天內不轉發會遭遇不幸……這信的變體倒是流傳至今)、男女生騎機車聯誼、草蜢和小虎隊、鳳飛飛《追夢人》和全民偶像孫耀威的《認識你真好》、最後當然也是全片最有殺傷力的梗:超級天王劉德華。基本上看到結局時,即使你在撇嘴吐槽劇情怎狗血到這種地步,卻也多少還是會從內心最深處生出那麼一絲絲的柔軟。

你看到那個少女林真心,從高中開始的偶像就是劉德華,那麼多年那麼多年,直到有一天,劉德華來小巨蛋,是為了她而唱一場叫做「真心愛你」的演唱會——那種當年承諾被實現的感動之所以巨大,並不在於劉德華,也不在於初戀種種,而是因為時間過去那麼久,整個時代早已天翻地覆,但有些我們相信的事,卻留在心底沒被磨蝕過。當我們再度打開心扉時,就發現它光芒萬丈。

$!title_without_url!$

青春片的珍貴,正正因為記取了歲月裡的那份真,讓其在銀幕上閃閃發光。

如果相信,就會夢想成真。這是標準偶像劇套路,因該片被提名金馬最佳新導演的陳玉珊,本身是電視圈金牌製作人,首部電影中貫穿偶像劇風格當然不奇怪,但《我的少女時代》的功力其實絕非「新人」所能企及。想想看,一部電影裡用的全是老梗充滿了狗血,居然還會讓人覺得挺好看,而且故事結構成熟,笑點淚點全給足,起承轉合掐算到位,結局更完全符合商業片法則……這背後難度系數有多驚人?陳玉珊是用電視圈裡養成的市場嗅覺,和偶像劇式的通俗敘事,完成了一部標準的類型片。

青春類型片本來就該做到這個水準,而事實是很多華語導演處理同類題材時根本不達標。市場成功的同時,是否意味著作品就會沒內涵會爛俗?《我的少女時代》就做出了很好的反例示範,它結連時代底色與情懷之努力非常扎實,對流行用語、日常用品和年代歌曲的運用都考究,光是老歌的音樂版權費就花了500萬新台幣。因而整部電影的氛圍和質感頗有說服力,能讓觀眾信服這種故事真會發生在那個時代。

$!title_without_url!$

而對我來說,單是看到林真心公然在全校大會上質疑校方威權那場戲,就認定該片至少完勝了《那些年》。敢對威權體制說「不」的集體抗爭,當然源於台灣民主化傳統,類似這種學生表達訴求的情節,《女朋友。男朋友》中有更多展現。台灣青春片中對民主與自由的討論,相當一以貫之,少女之心可不是玻璃心,面對威權時同樣會爆發勇氣,據理力爭尋求改變。

所以其實所謂小清新小確幸,一直有著另個面向上的含義:我選擇這樣的「小」,是因為我願意這樣選擇,這是我的意志、生活方式和我所欣賞的美學。而小自由小幸運的背後,當然是對時代更大的參與與關切。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的少女時代》也做到了它該做的事。

本文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轉載請注明出處。

編輯 | Winnie

編輯推薦

日本廣島悼念原爆80周年 市長冀廢除核武成為共識

廣東多地強降雨引發道路淹沒 多部門緊急救援搶修

天文台預計中午前後雨勢有時頗大 有狂風雷暴

基孔肯雅熱|順德病例連續7天下降 初步遏制疫情升勢

國泰傳12年來首次向波音訂飛機 最快今日公布

土力工程處:至今共接獲20宗山泥傾瀉報告 主要影響非繁忙地方

特朗普:聯儲局主席潛在人選減至四名 財長婉拒冀留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