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德權由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平調至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資料圖
文:吳桐山
香港的記者經常會提出一些神奇的問題。今天又聽到一個:你這次調任是不是有政治任務?神奇的是,香港的官員又往往會順著這些記者的思路,去否認有任務,或者顧左右而言他。
我聽到覺得很無語。官員,又或從政者,吃的就是政治飯,在其位謀其政,當然有政治任務啦!這還用問?一個沒有政治任務,或者不履行政治任務的官員,是什麼官員?只能是尸位素餐的庸官。因此,對於記者的問和官員的答,我都不明所以,聽起來想腦筋急轉彎。
大官有大的政治任務、小官有小的政治任務。例如特朗普上任,有政治任務嗎?當然有啦。他的競選政綱「讓美國再次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就是他的政治任務,起碼表面上他要說是,背地裡是不是,我不知道。小官的政治任務,往往是大官把自己的大任務分解給他的。例如蓬佩奧是典型的反華鷹派,找他做國務卿,當然有政治任務啦。如果他回答說「我上任沒有政治任務」,那就奇怪了,特朗普說「那我找你幹嘛?你想吃白食?」
幹哪行,就有哪行的任務,沒有人是沒任務的。我作為運動員,我現在步入運動場。你問我:「你是有比賽任務嗎?」「廢話!當然有!我的任務就是贏得比賽!不然我來這幹嘛?散步嗎?」
假設我上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記者問:「你上任是不是有政治任務?」「當然有!必須有!作為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有方方面面的任務。就你特別提到的選舉問題,我的任務,是要確保每一個參選人符合參選要求,包括效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擁護《基本法》,會真誠地履行他的誓言,而不是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選舉合法、公平、公正。」另外我還想主動提到:「我倒是想問問那些老是盯著我正當的政治任務不放的人,去把我的政治任務汙名化、歪曲化的人,他們是打算自首嗎?」
香港這個地方,確實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明明理所當然的事情,在這裡顯得好像很見不得人似的,搞得好像當官的必須啥都不幹才是好官似的。造成這個局面,責任有提問的記者的一半,也有回答的官員的一半。特區官員回答記者提問能不能跳出框框一點呢?4月23日幾位新面孔局長面對記者提問,反倒令我看到一點兒新氣象,起碼他們是直面自己的使命,敢於表達自己的任務,而不是面對問題就躲閃。例如對於23條立法,曾國衞回答「早晚都要完成本地立法」。對啊!這是法律規定你必須做的事,有什麼可躲的?應該回答「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也要努力達成條件去上」。
要改變香港的風氣,還有很多事情要做,第一步就是改變官場的風氣。讓官員有擔當,知道自己來是要做事的,是要完成任務的,而不是來守成的。今天的香港,還有什麼成可以守?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責編:CW
編輯 | 韓進珞
編輯推薦
李諵|藉全運會打造「粵港澳體育灣區」
梁文廣|借鏡益豐停電事件 完善舊廈管理體系
環球探射|香港金融市場在「去美元化」浪潮中的新機遇
姚志勝|香港是時候編製金融發展白皮書
陳凱文|食肆倒閉因不及早輸入外勞?
陳志華|改革香港金融市場的六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