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_without_url!$

$!title_without_url!$

侘び·寂び這是兩個詞,分別表達了不同的含義。而這兩重含義結合起來,便成為了日本的獨有美學。

侘び的原意是簡陋,在禪宗中安於簡陋被認為是一種美德。而戰國時代的茶道家千利休,創造了侘び茶,便把這種精神與茶道追求的美學結合了起來,就是所謂:麁相。麁相的日文原意是「上をそそうに、下を律儀に(外表粗糙,內在完美)」,與中國的傳統美學「秀外慧中」相對,講究的是「陋外慧中」。這體現在茶道上的精神就是:不刻意追求飲茶的地點、環境、擺設,茶器是否華麗、圓潤、亮麗,是否由名家製作等等,僅僅追求一點,便是品茶時的「清靜之心」。由此可見,侘び追求的是一種無需繁華,不要裝飾,直指本源的精神。

至於英文對侘び的翻譯「Imperfect」,來自於19世紀的日本美學家岡倉天心的著書《茶之本Book of tea》。所指的應是侘び美學中,外表的殘缺。但這種翻譯顯然是被我們再次翻譯時誤解了,Lost in Translation。

寂び這個詞,直接看上去,便理解了「寂靜」的意思,但這詞在日語中還有其他的含義。

寂び的發音是Sabi,除了寫做「寂」,也可寫做「錆」,這兩個詞在古語中是共通的,意思是「舊化,生銹」。字的原義固然是來自于中文,但在著名俳人松尾芭蕉(是的,日和裡面的那一位)的影響下,以及能樂(主要描寫死亡·死與生的一種傳統藝術)的推動下,寂び逐漸產生出了一層美感的含義:從老舊的物體(人)的外表下,顯露出的一種充滿歲月感的美;即使是外表斑駁,或是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甚至會加強)的一種震撼的美。這種美感與侘び的相似點在於,都在強調一種「不依託於外在」的美。

既然分別解釋過了侘び和寂び的含義,那麼我試著把它們結合起來,Wabi Sabi的含義是:

一種不刻意突出裝飾和外表,強調事物質樸的內在,並且能夠經歷時間考驗的本質的美。

舉幾個例子的話,我頭腦中第一個蹦出來的就是日本寺廟中很常見的,爬滿青苔的石燈,以及經歷幾百年風雨的,外表毫無塗漆保護的木柱。

來源:知乎

編輯 | Winnie

編輯推薦

李家超:香港正部署為內地企業提供供應鏈服務 突破美國封鎖

燒錢黑洞丨Meta元宇宙部門裁員傳涉逾百人 去年第四季蝕近50億美元

文化走訪|Rolling Books滾動的書 滾入社區分享平等自主閱讀體驗!

中方首次發布鐵線礁、牛軛礁珊瑚礁生態報告 斥菲方炮製言論毫無事實依據

周一鳴:國安仍存暗湧要居安思危 望拉近警民距離

俄烏戰爭|基輔遭大規模攻擊致12死逾百傷 澤連斯基稱俄使用北韓導彈

中方批美放假消息 特朗普堅持雙方一直關稅談判:今早仍開會

天文台:本港今日有驟雨幾陣狂風雷暴雨 最高氣溫約27度

盧寵茂:最快明年4月1日起實施禁止管有電子煙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