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恐襲後巴黎警方加強戒備。 圖片來源:法新社
文|《大公報》社評
法國巴黎血腥恐襲發生後的第三天,全球響起一片譴責和哀悼之聲,各國政府和各地民眾齊聲譴責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以平民百姓為對象的血腥殺戮行徑,對在事件中不幸喪生的無辜民眾同表哀悼。恐懼化為勇氣、悲痛化為力量,必須進一步加強聯手反恐已成為當前全球強烈共識和有力呼聲。
恐襲事件引起的震動在全法國以及全球各地引起強烈回響。今日在土耳其召開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雲集會場的國家及政府領導人和經濟官員,在為恐襲死難者默哀的同時,將會從更深層次探討反恐此一共同面對的難題。對此,已經先行抵達土國的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昨日在記者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作為全球經濟協調的主要平台,G20在認識到恐怖主義風險對經濟構成的嚴重負面影響並採取必要應對措施的同時,繼續聚焦經濟增長、就業和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從全球經濟強勁和平衡增長方面形成新的增長動力,實現發展和扶貧兩個目標,本身就在推動消除恐怖主義滋生的土壤。
此一看法是符合事實和有針對性的。正如各方有識之士在巴黎恐襲慘劇發生之後所指出,美國及其盟友早在伊拉克戰爭中種下「禍根」,其後採取的空襲行動又未能及時有效動搖「伊斯蘭國」,反而導致大量無辜平民傷亡,宗教和社會矛盾激化,極端主義思想進一步抬頭,歐洲地區首當其衝,加上恐怖組織利用網路手段大肆宣揚極端思想、蠱惑人心,一些新移民青年在教育和就業上苦無出路,長期感到被歧視,遂鋌而走險加入「聖戰」。此次巴黎恐襲事件兇徒俱為新移民青年,年紀最小的只有十五歲,也有已入籍法國者,可見問題除外部因素外,還涉及社會、經濟等內在原因,法國政府近年一方面高調出兵反恐,企圖提高影響力,另方面又「大開中門」接收新移民,但卻缺乏完善的應對措施和政策,危機可說早已四伏。
比利時人Abdelhamid Abaaoud被懷疑為巴黎恐襲首腦。 圖片來源:網絡
法國與香港一向有密切的商貿關係,香港是法國紅酒最大的全球分銷集散地之一,紅酒幾已成為港人喜慶以至日常餐飲桌上必備之物,銷量驚人;法國巴黎也是港人外遊的熱門地點之一,此次發生血腥慘劇的巴黎市中心第十街,第十一街相信留下過不少港人的足跡。
因此,慘劇發生後,自特區政府以至全港市民,都自內心發出強烈的同情和關注,花都與香江相隔萬里,但恐怖襲擊以平民百姓為芻狗,手段兇殘、泯滅人性,正是人人得而誅之。
另一方面,震撼巴黎夜空的連串槍聲,也驚醒了全球每一個地方對安全問題的意識和重視。對此,特區政府已對法國發出黃色旅遊警示,同時,保安局亦再次發布中國駐法國大使館聯絡「領事保護」求助的電話號碼,回歸後的港人在外如遇到困難,並非「海外孤兒」,可以向國家的駐外使館尋求幫助,安全和保障性已大大增加。
而與此同時,居安思危,永遠都不會是一句過時的老話。香港特區相對起其他地區是安全的,但際此全球一體化和恐怖主義活動日益猖獗的情勢下,任何麻痹疏忽大意都只會是對自身安全造成威脅,對此,特區政府強調剛完成大型跨部門反恐演習,儘管目前香港受到恐怖襲擊的風險維持中度,但面對瞬息萬變的國際及區域性保安風險,特區政府必須時刻保持警覺,並作出充分準備,保障市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本文轉載自《大公報》。
編輯 | Wendi
編輯推薦
盧文端|習近平為何高度肯定新選舉制度?
【記者手札】新選制下選戰的兩點改變
刺殺警察,美西方這樣懲辦:可以直接開槍!
【來論】《蘋果》無視職工生死停運意在推卸責任?
【觀察】國安顧問首次公開講話 擲地有聲 指導有力
【來論】香港戰疫須優化提升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