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_without_url!$
圖:資料圖
【黃國英專欄】散戶又如何﹗巴菲特教你如何揀到好股票

英析說法|黃國英

基金經理

相信很多投資人,都聽說過稟賦效應,即一旦人們擁有一件物品,對其評價立即提升。財經作家Nike Maggiulli,近日在文章中,引述一個實驗,顯示稟賦效應的源頭,可能比想像中,更為深入和難以消除。

實驗如下:參加者按自己喜好,排列六幅畫作。然後,他們可在自己排第三或第四的畫作中,二選一帶回家。多數人自然選第三幅。數周後,實驗對象重做一次,再按喜好,排列同樣六幅畫作。多數人的最新排名,是帶回家的那幅,由第三位提升至第二;沒帶回家的第四名,排名則滑落至第五。

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實驗對象藉此證明當初的選擇,令自己感覺良好。從不相伯仲,變成帶回家的那幅遠勝,自然感到當日決定正確,不會後悔。Nick Maggiulli原本也是這樣想,豈料實驗的戲肉,還在後頭:

實驗的第二部份,對象由一般人,改為「順行性遺忘症」患者。他們不能組織新記憶,短期記憶只能維持約半小時。實驗方法如出一轍,多數患者也是選取自己排第三的一幅畫作帶走。然後實驗人員讓患者離場半小時,清除記憶,再回來重新排列。他們理應對早前做過實驗、當時自己的排序和選擇,毫無記憶,然而驚人的是,患者與一般人無異,都是將自己原本的第三位提升至第二、第四名降至第五。

實驗反映出,每當做了決擇,人們便會無意識地為該選擇加分,一直持續下去。這與面子和感覺良好無關,因為全無記憶的患者,同樣顯示出稟賦效應的特徵。故此看來稟賦效應,並非自己的潛意識欺騙自己,上次的選擇正確,而是一經選擇,自然會真心相信確是較好,且越來越根深蒂固,原因不明。

套在投資上,一旦作了選擇,買入股票,其在心目中的地位、價值,會越來越高,令其不論升跌,都越來越難下定決心賣出,因為自己衡量的價值,會與外間完全脫節。有經歷和感情的資產,例如樓房,則情況更甚。

所以當要處理這些投資,有時要靠局外人、第三方的協助。例如不再親自評價手持資產,轉而拜託友人,搜尋具可比性的資產,找出合理的市價範圍。又或反問自己,在現價還會不會買入某股票,如果不會,則手持股份,大概應該減持。另一方法,是交由別人代自己下手沽貨,看自己會否買回。一旦不再持有,多數能重返清醒狀態,比較客觀地分析狀況。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責編:郭韻婷

編輯 | 陳正偉

編輯推薦

日本廣島悼念原爆80周年 市長冀廢除核武成為共識

廣東多地強降雨引發道路淹沒 多部門緊急救援搶修

天文台預計中午前後雨勢有時頗大 有狂風雷暴

基孔肯雅熱|順德病例連續7天下降 初步遏制疫情升勢

國泰傳12年來首次向波音訂飛機 最快今日公布

土力工程處:至今共接獲20宗山泥傾瀉報告 主要影響非繁忙地方

特朗普:聯儲局主席潛在人選減至四名 財長婉拒冀留原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