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改革通識科。圖:星島

文:冼漢廸

《禮記•中庸》有言「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篤行之」,其中的「明辨慎思」,作爲一項做人處世的修養,是培養品德及正確行爲的重要基礎。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改革通識科,重新成為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聯繫不同學科知識、培養明辨慎思的能力、以理性分析當代課題,我對此十分支持。

根據國外的研究成果發現,隨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全球的資訊量正以每 2 年超過 2 倍的速度成長,成長速度超越摩爾定律。海量資訊在網絡世界垂手可得,如何保持香港的下一代在全球化,信息化社會中保持競爭力,改變傳統教學及專門化教學中只培訓專才而忽視通才,導致學生知識狹窄及適應能力低的缺點,是當年設立通識教育的初心。

根據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編訂的課程指引,通識教育科旨在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融會貫通各科知識,多角度研習不同課題,從而建構與其所處世界相關的個人知識。而文憑試的所有學科中,只有通識教育科包含「教育」這兩個字,可見設立科目是希望透過教育令同學能接觸到不同的學習領域,做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希望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融會貫通,在競爭激烈的國際環境中保持優勢。

但可惜由於回歸後的國民教育一直存在缺陷, 加上中國歷史並未成爲必修科,同學了解國情,便只能通過是必修科的通識教育科,但與此同時,該科的教材並不需要經過教育局審批,教材質量參差不齊,當講述部分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時,教師容易摻入個人的政治立場,比如部分被曝光的教材中,便有教師采用偏頗的觀點表示國家的政治和司法體制,甚至將這些題目納入考試範圍,同學在學習的時候由於缺乏基礎知識,便容易被誤導。 

尤其是「違法佔中」以來,不斷有人以「違法達義」、「公民抗命」等詞匯,刻意鼓吹市民作出一些違法行為來達成他們的目的,錯誤理解正確的法治精神,甚至於網上喚召「圍攻政總」,及後於去年的社會暴亂期間將行動不斷升級,進行所謂「武力抗爭」,若教師在教授相關知識時,學生並沒有穩固的基礎政治知識,只憑片面訊息及欠缺明辨慎思的能力,極爲容易被誤導,甚至認爲違法行爲是天經地義,這樣便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筆者認爲,回歸至今二十三年,特區政府在教育改革中,課程一直欠缺學習國家發展、《憲法》、《基本法》及法治精神等這些對培養香港青少年的遵紀守法意識及對國家有正確理解的元素,故此筆者支持特區政府建議將通識科進行的各項優化工作,並要求在優化的過程中能繼續吸收各持份者的意見,務求優化後的課程能真正能培養學生明辨慎思的能力,成爲一個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為香港的未來作出更多貢獻。

作者為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責編 | 韓進珞

編輯 | Jchow

編輯推薦

坦桑尼亞連日暴雨引發洪水 至少155人遇難

過去兩周兒童流感求診明顯緩升 醫管局指兒科病房已近飽和

瑞典北約軍事一體化進程完成 瑞未來將向拉脫維亞派軍

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晤中國防長董軍 中方指願加強戰略協作

神十八|三名航天員順利進駐中國空間站 與神十七乘組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