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沙米

日本有有好多個「一生人必去一次」的地方,三重縣的伊勢神宮是其中一個,說是一個,其實是「兩宮」,因為伊勢神宮有分「外宮」和「內宮」,兩個神宮都處於不同位置,相距6公里。伊勢神宮由外宮-豐受大神宮和內宮-皇大神宮組成,與名古屋市熱田神宮及京都市平安神宮(又一說為東京都明治神宮)並稱為日本三大神宮。相對地位和歷史來說,伊勢神宮歷史比較悠久,也為日本人所認識,號稱日本8萬多神社之首,是日本神道的中心。

(圖:沙米)

一般對於遊客而言,大多會去內宮,那裡有漂亮的五十鈴川,五十鈴川不只是一條河川那麼簡單,那是古時的「手水舍」,日本人叫「御手洗場」(不是廁所哦﹗廁所是另一個讀音),即是我們現在去神社前,走過鳥居後洗手漱口的地方。古時的人,不只是洗手和漱口,進入神聖的伊勢神宮範圍內,是要把整個人浸在五十鈴川裡。内宮是祭拜女神天照坐皇大御神,是日本天皇的祖先,也是日本民族的最高之神,難怪成為了日本人心目中重要的神宮之一;而外宮則奉祀廣受衣食住等各個產業敬拜的豐受大御神。

五十鈴川。(圖:沙米)

現在的人多會到手水舍洗手和漱口,才進入神社神宮。(圖:沙米)

伊勢神宮在江戶時代,幕府是禁止一般人去旅行的,但唯有可以前往伊勢神宮參觀。那個時代,每5個人中便有1個人來過伊勢神宮,這一帶也變得熱鬧,特別是內宮。在內宮前有一整條繁華的商店街,吃喝玩樂什麼都有,想找到伊勢美食來這邊一定會找到。相反,外宮一帶安靜得,我個人喜歡外宮那邊,在神宮內很熱鬧,但商店街沒有內宮那邊那麼活躍,反而讓人走得自在。

走到了正宮,過了鳥居是不能拍攝的,因為要懷著對神明尊敬的心,就算採訪也不例外。(圖:沙米)

內宮外的商店街,熱鬧到不得了。(圖:沙米)

伊勢神宮每20年都有一個活動叫「式年遷宮」,一般神社是60年才做一次,而伊勢神宮則20年做一次,每次都成為日本的注目話題。這個活動,簡單來說就是為「神祗」進行搬遷,讓他們有個新的地方居住。說是搬遷,一般都只是在原地往旁邊的地方遷移,畢竟20年一次地方有很,可能只是往右則移去數百米之近。因為頻繁的遷宮,日本人學會擅用木材,在伊勢神宮周圍栽種檜木,做到自級自足,又會把拆可以的舊木材,運到其他神社和神宮使用,畢竟只有20年歷史的木材還算是簇新,這也意味著新陳代謝的循環吧!

這是外宮的正宮,就算是下這麼大雨,也不減日本人參拜的心情。(圖:沙米)

在伊勢神宮內還有各種大小神明在給供奉著。(圖:沙米)

我第一次去內宮也是下著大雨,第一次去外宮也是下大雨。(圖:沙米)



伊勢神宮

地址:

外宮-三重縣伊勢市豐川町

內宮-三重縣伊勢市宇治館町1


網頁:https://www.isejingu.or.jp/tw/

交通:
外宮-由近畿日本鐵道或是JR「伊勢市」站徒歩約8分鍾即可抵達。

內宮-由近畿日本鐵道或是JR「伊勢市」站轉撘三重交通巴士外宮内宮循環巴士約15分鍾,在「内宮前」下車,徒歩約1分鍾即可抵達。



作者沙米簡介:文字、影像職人,靠賣字維生。旅遊記者、作者、編輯一名,10年間已走遍日本47個縣,現在繼續遊走世界。文章散見於各媒體,作品悄悄鑽進書店的某一個角落。

責編 | CrystalChau

編輯 | Pearl Lo

編輯推薦

第82屆威尼斯電影節 中國演員辛芷蕾憑《日掛中天》封后

文化漫談|袁世凱的狂妄傲慢,如何引發清廷對朝鮮政策轉變?

文化漫談|細看1930年代香港舊照 你知道「老鼠箱」是甚麼嗎?

每周財經熱點丨中環熱氣球節「甩轆」大會拒退款、聖安娜賣兩餸飯網民憂執笠先兆

佬文青的世界|感懷「新」世:貧或富?貧當富活,富當貧活。窮人也是人!

入伙EP75丨45萬裝修390呎新居用盡每一吋 一家三口加工人各有獨立空間

夢專訪|《蠟筆小新》粵語配音員 為港人童年注入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