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虛擬資產領域未來的發展藍圖應圍繞「築基、引流、育才、創景」四大戰略支柱。資料圖片
文:楊偉健
近期,特區政府多次釋放明確信號,決心將香港打造成全球領先的虛擬資產中心。為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把握全球虛擬資產發展帶來的機遇,全面推動香港虛擬資產領域的發展已是刻不容緩的戰略要務。適逢2025年《施政報告》正在進行公眾諮詢,筆者認為,香港虛擬資產領域未來的發展藍圖,應嚮應「香港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的LEAP框架,圍繞「築基、引流、育才、創景」四大戰略支柱,環環相扣,立體推進。
其一,是「築基」,即建立全球領先且值得信賴的監管基石。
此支柱的首要目標是構建一個清晰、統一、高效且具彈性的監管框架,旨在讓「香港合規」成為國際公認的優質標準。核心建議是指定證監會(SFC)為單一窗口,將所有虛擬資產交易(包括場內及場外)及託管服務的牌照申請、監管溝通和日常監督,統一由證監會處理,從而大幅簡化流程,降低企業合規成本,優化營商環境。同時,強化金管局(HKMA)與證監會的無縫協同,建立常態化的聯合工作小組,確保穩定幣監管與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監管在數據共享、風險評估和聯合執法上無縫銜接,向市場傳遞統一、協調的監管聲音。與此同時,在技術風險管理與投資者保護層面亦需多管齊下,包括由政府資助、業界參與成立「數字資產研究及教育中心」,普及公眾知識並為行業提供前瞻性研究。此中心可與富途等擁有龐大零售客戶基礎的平台合作,將專業、中立的投資者教育內容精準傳達至市場終端。此外,應全面推廣監管科技(RegTech),並由政府牽頭設立「數字資產安全聯盟」,聯合業界力量建立威脅情報共享與應急響應機制。
其二,是「引流」,即採取極具競爭力的策略吸引全球資金與項目。
為吸引有意落戶的國際頂級平台,具體措施可包括設立「金融科技促進官」,該官員的核心職責應是「促進業務發展」,而非傳統的監管執法,主動協助企業解決牌照申請、合規整改及產品創新等難題。在經濟誘因上,可考慮對合資格業務提供初期稅務優惠,以及設立「Web3.0產業發展基金」。政府若能透過此類基金對來港設立總部的國際企業進行策略性投資,將釋放強烈的支持信號,有助於吸引具備強大生態系統能力的企業植根香港。與此同時,開創「監管互認」與「跨境沙盒」新模式同樣關鍵。具體操作是與監管理念相近的國家地區展開對話,探索建立「監管護照」機制,以降低持牌機構的全球合規成本。此類機制對於計劃在全球多個主要貨幣國家申請穩定幣牌照的企業(如京東),將構成無可比擬的吸引力。而擴展跨境監管沙盒,則有助於解決國際平台在創新產品測試中面臨的跨境合規痛點。
其三,是「育才」,即雙管齊下打造亞洲Web3.0人才高地。
人才策略應雙管齊下,兼顧「引進」與「培育」。引進方面,可設立獨立的「Web3.0簽證」快速通道,針對在全球頭部虛擬資產平台擔任過核心高管、主導過大規模去中心化應用開發或持有核心技術專利的專業人士,簡化其來港工作的程序。在本地人才培育方面,措施應包括推動本地大學將區塊鏈技術、加密金融等課程納入計算機或金融學科的必修範圍,並由政府牽頭引入及推廣世界級行業峰會。同時,應鼓勵本地金融機構與大學深化合作,不僅是提供實習機會,更應共建實驗室,為創新金融提供更多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的場景,形成「產學研」一體的生態閉環。
其四,是「創景」,即由政府主導創造真實、優質的應用場景。
為推動虛擬資產技術融入實體經濟,第四支柱的核心在於啟動「公共資產代幣化(RWA)」先導計劃。目前市場上已有新能源資產、充電樁收益權及基金代幣化等RWA項目,政府可參考此類商業模式,主導發行代幣化綠色債券或基建債券,並研究將公共資產收益權代幣化,為市場提供優質的RWA產品。這也能為各類持牌機構提供更多合規的代銷資產,促進生態發展。另一重要方向是推動虛擬資產在公共服務中的應用,例如試點穩定幣繳費。政府可與本港已持有數字銀行或支付牌照的機構合作,在部分公共收費場景試點使用持牌穩定幣支付,以促進其在真實世界中的應用。
總括而言,「築基、引流、育才、創景」四大戰略支柱構成一個環環相扣的立體化發展藍圖。 該框架旨在通過建立穩健的監管基礎,結合具競爭力的引流措施、全面的人才策略以及創新的應用場景,系統性地推動香港虛擬資產市場的發展。這不僅是為了把握單一產業的機遇,更是關乎香港在下一個數字經濟時代能否繼續引領潮流、鞏固其無可替代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長遠布局。
作者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幹事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推薦
傅健慈|中美領導人釜山會晤的戰略意涵與香港視角
韓成科|元首外交穩舵定向 中方「打蛇七寸」 戰略意圖深遠
姚志勝|香港是時候編制五年發展規劃
顧長風|撤銷空郵中心 靈活應對全球變局
解局|「習特會」選址釜山 解析中美談判最新三大看點
龔靜儀|抹黑立法會換屆言論的背後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