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8月27日,首屆亞州百人可持續農食發展論壇在香港舉行。邀請了香港特區政府署理環境及生態局局長黃淑嫻,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土滕錦光,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陳勇,以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助理總幹事天信等眾多嘉賓出席主禮。論壇亦發布了《農食價值鏈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相關報告情況。

黃淑嫻開幕致辭表示,香港憑藉獨特的地理及經營優勢,既是連接內地與國際市場的重要樞紐,亦具備引領區域食品標準與合作機制的能力;香港已建立一個既保障供應,亦兼顧食物安全的完善供應鏈,並加強了與其他地區和內地市場的協作聯繫,包括增加輸出港製食品的種類和數量,吸引企業到港設立生產加工設施,利用香港的品牌效應,把進口的食材加工後再運往內地或海外市場銷售。

黃淑嫻接著指出,香港食品製造業對國際標準、市場需求等均擁有豐富經驗,政府鼓勵香港企業探索與其他地區和內地企業進行食品業務的合作;此外特區政府一直重視本地漁農業的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並在2023年推出了《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推動業界升級轉型、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布局;她說,目前正籌備建立涵蓋各類漁農產品的新品牌,憑藉香港嚴謹的食安制度,以及四通八達的國際貿易網絡,與在CEPA框架下聯通內地市場的優勢,打造香港成為區域食品貿易中心。

陳勇致辭時表示,全球農食系統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ISDA始終以「推動可持續農食產業鏈發展」為使命,聚焦農產品、食品及動物源性原料等食品產業領域,致力於標準制定、資源整合與生態共建,搭建「企業協作、資本賦能、標準引領」的合作平台;香港不但可以有效發揮「一國兩制」聯接內地的獨特優勢,以及聯通國際的「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作用,亦可以憑藉香港自身高度國際化的環境和成熟的國際貿易網絡,有效助力亞洲農食企業整合資源,布局亞洲。

當日,歡迎晚宴上,中國僑聯顧問、國際可持續發展協會沈家燊主席以三個之最表示,香港擁有「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和投資環境,以及繁榮穩定的社會氛圍、嚴格的食品安全制度,配合香港「背靠祖國」面向國際「超級聯繫人和增值人」的獨特角色,全力助推香港可持續農食綠色產業發展。

據悉,本次論壇將成功產生三項重要成果:第一,發起《亞洲農食共生倡議》達成政企研三大方面共識;第二,發布《農食價值鏈可持續發展評價體系》為投資者提供清晰決策框架;第三,發表《亞洲可持續農食地圖集》梳理亞洲各國農食產業資源分布與可持續實踐典型案例,為合作決策提供參考。

圖:主辦方提供

責編 | 江純力

編輯 | 阮一帆

編輯推薦

美網|黃澤林續創歷史 擊敗澳洲對手殺入男單32強

​俄烏戰爭|德國總理發「最強烈公開質疑」:普京與澤連斯基會晤難以實現

有片|波蘭F-16戰機航展演習墜毀機師身亡 機身高速俯衝爆炸成火球

炒人風波丨庫克入稟法院阻特朗解僱 稱按揭爭議因文書錯誤

以巴衝突|古特雷斯促以色列停止奪取加沙城 停止在約旦河西岸擴建定居點

英法德啟動「快速恢復制裁」機制施壓伊朗與美核談 伊外長:將作適當回應

有片|香港再出發大聯盟推抗戰勝利短視頻 以具象化敘事喚起市民共情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