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20年來首見人民幣貸款負增長。資料圖
【橙訊】人民銀行公布,今年首七個人新增人民幣貸款12.87萬元人民幣(下同),前值為12.92萬元,意味7月份錄得負增長500億元,是自2005年7月以來首次萎縮,市場原本預期為增長3,000億元。《彭博》認為,銀行通常不急於在7月完成季度貸款目標,抑制融資活動。
7月廣義貨幣(M2)按年增長8.8%,較6月加快0.5個百分點。月內社會融資規模增量1.16萬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1.6萬億元。
人民幣貸款方面,分部門看,首七月住戶貸款增加6,807億元,較前值減少4,89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由上半年減少3億元,首七月減幅擴大至3,830億元;中長期貸款由增加1.17萬億元,降至增加1.06萬億元。企事業單位貸款首七月增加11.63萬億元,較首六月增加600億元。
人行主管的《金融時報》表示,7月底社會融資規模、M2增速均保持在較高水平,體現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向,為實體經濟提供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受季節因素影響,信貸數據波動明顯。
文章續指,月度金融數據往往被視為觀察階段性經濟金融運行情況的窗口,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單月貸款讀數通常不足以準確反映經濟活躍程度,也難以完整體現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分析經濟金融形勢時,毋須對單月數據過度關注,更不宜過度炒作單月信貸增量讀數波動。
《證券時報》表示,作為傳統信貸「小月」,近年來7月貸款投放普遍呈季節性回落。6月恰逢金融機構半年報披露,部分機構會出現短期調整信貸投放節奏、拉高6月數據的情況。6月也是企業半年期經營結算的重要時間窗口,大量企業面臨貨款回收、債務償還、資金清算等剛性需求。
報道引述業內人士指,隨著近期相關部門推動破除「內卷式」競爭、推進清欠企業賬款的成效逐漸顯現,可能使中小企業信貸需求下降。一方面,金融機構破除「內卷式」競爭,會擠出部分虛增空轉貸款。另一方面,過去一段時間,部分供應鏈核心企業拖欠中小企業賬款現象較為突出,部分被拖欠企業迫於現金流壓力,額外以銀行貸款填補資金缺口,加劇企業經營負擔。
報道指,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傳統信貸需求減少,新動能領域信貸需求在增加。業內人士強調,金融機構未來需要適應形勢變化,加快轉變經營思路,進一步下沉客戶,在細分市場中挖掘有效信貸需求。
編輯推薦
業績速遞丨比亞迪半年多賺近14% 每手買賣單位將降至100股
傳分拆全球電訊業務在港上市 長和:未就任何交易作決定
美國限制三星和SK海力士在華生產晶片 撤銷半導體製造設備授權
每周財經熱點丨迷你Labubu開賣隱藏款炒至過千、寒武紀會否應驗「茅台魔咒」?
內銀放榜丨中行上半年少賺0.9% 減派中期息逾9%
業績速遞丨阿里上季經調整少賺18% AI收入續三位數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