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由香港話劇團主辦、旨在培育本地原創編劇的「風箏計劃」將於2025年9月6日至27日舉行精煉作品公開演讀,四部經過半年打磨的原創劇本將與觀眾再度見面,見證它們由初稿飛向更成熟階段的歷程。

香港話劇團「風箏計劃」自2023-24劇季啟動,面向公眾徵集以華文創作的原創劇本。2024-25劇季的「風箏計劃」以「破讀生活密碼」為題,收到近百份投稿。經過首輪篩選及今年1月至3月的公開演讀後,編劇依據觀眾與專業團隊意見修訂劇本,再由藝術團隊挑選出4部進行精煉。9月,這4部精煉後的作品將以演讀形式再次呈現,讓觀眾見證創作從構想到深化的蛻變。

84931754639694_.pic_hd.jpg

今次四部精煉作品包括:

《忘年》(編劇:林澤銘 導讀:潘燦良)

描寫一段相差31年的戀情。60年代出生的Daniel與90年代出生的Daniel透過交友軟件相遇,彼此吸引,卻因年齡差距引發在價值觀、生活方式及人生階段上的落差。作品探問,愛情能否跨越無法彌合的時間鴻溝。

image.png

《刺客與漁女》(編劇:武庭英 導讀:陳焯威)

作品取材自春秋時期的歷史人物專諸。為了生計,他隱身市井,卻眼見鄰家漁女因意外衝撞權貴而蒙辱,自己未敢出手,留下難以磨滅的愧疚。隨著暗殺王命的棋局展開,作品深刻追問人在歷史洪流中能否自主選擇正義,抑或只能任人擺布。

image.png

《土星來信》(編劇:胡曉 導讀:陳煦莉)

以占星學中的土星意象為核心,描繪占星師Seven與無業遊民Tim兩位鄰居在「土星照命」時期的交集。他們一面在城市中掙扎前行,一面在彼此的映照中尋找理解與成長。

《在一缸大海中活著》(編劇:胡筱雯 導讀:邵美君)

聚焦母子間的空間爭奪與情感角力。儲物癖母親與高學歷兒子長年爭吵不休,直至母親推著雪櫃堵住家門、兒子與女友的關係捲入其中,衝突達到頂點。一缸金魚意外浮現,帶來記憶的洪水,令三人面對去留抉擇。

今年的精煉作品涵蓋跨代情感、歷史抉擇、城市孤獨與家庭糾結等多元主題,展現本地編劇的創作廣度與深度。「風箏飛上天,需要線;飛上天後,需要看的,是風箏。」觀眾將在九月見證這四部作品再次高飛的瞬間。

四場演讀將於9月6日至27日每個星期六下午,在香港大會堂高座8樓演奏廳舉行。門票現已於城市售票網公開發售,更多詳情可參閱香港話劇團活動網頁

圖:香港話劇團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米婭

編輯推薦

37歲林書豪宣布退役 告別15年職業籃球生涯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莫迪: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正確選擇

抗戰勝利80周年|蔡若蓮發開學信:鼓勵學校安排紀念活動 傳承愛國精神

抗戰勝利80周年|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遺蹟百餘處 港澳地區有逾80處

文華東方晚餐騙案疑犯獲准保釋候查 疑事前已向店方預訂香檳

有片|落區遇106歲麻將高手 李家超:我同你可能係對手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