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總有一些文化知識,是你去到當地才會意識到,並產生探究慾的。

比如雖然大家都知道內蒙古自治區,也對呼和浩特、鄂爾多斯、包頭這幾座城市耳熟能詳,但日常看到表達地名的「XX旗」,作為內陸人民難免一頭霧水。

事實上,「旗」是清代留下的行政區劃單位,相當於現在的縣級行政區,源於清朝的盟旗制度。 下次看到「旗」時自動腦補成「縣」,便會好理解許多。

「同心築夢.共謀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內蒙古採訪團走訪內蒙期間,小編經歷了不少「文化衝擊」,也發掘了很多專屬於當地的風土民情。一起來看看吧!

內蒙奶茶為甚麼是鹹的?

到了內蒙古,怎能不喝內蒙奶茶!但一口下去,發現它和日常習慣的甜甜奶茶不同,是甜中帶鹹的,當中還有不明物體?

別擔心,這些「不明物體」通常是炒米和奶製品,炒得芳香四溢後,倒入熱熱的奶茶,暖胃又暖心。內蒙奶茶的做法也和大家常喝的奶茶不同:蒙古族將磚茶搗碎,加水久煮,待茶湯濃烈後加鮮奶和鹽,有時還放黃油(如阿拉善地區的「策格」),形成鹹香厚重的口感。

現場喝到的奶茶總是最誘人!

配以奶製品小食,味道更佳!

內蒙古的鹹奶茶是蒙古族遊牧生活的飲食智慧結晶,既符合高寒氣候的生理需求,又是耐儲存的食材組合。想品嚐內蒙奶茶也不一定非要去到當地,不少食品公司,如小編走訪的達茂旗畢力格泰民族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便推出多種類型的衝泡類內蒙奶茶,小編也買回公司當作給同事們的手信。

執行董事額爾登朝魯介紹,公司主要生產蒙古族特色糕點、奶茶粉等保質期較長的產品,並且聘用本地牧民,帶動當地牧民就業增收。在畢力格泰工廠,小編親眼看到工人們用小麥粉、牛奶、酸奶製造產品的過程,額爾登朝魯也相信,原生態、無添加的牧區產品未來會獲得更多認可,目前便有廣東企業與他們合作。

達茂旗畢力格泰民族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額爾登朝魯

「敖包」是石頭做的?

內蒙採訪期間令人印象深刻的行程之一,是在紅格爾敖包景區觀賞大型實景演出《漠男傳奇》。《漠南傳奇》以蒙古族歷史與草原文化為核心,融合馬術、戰爭場面、傳統儀式等元素,堪稱「草原上的史詩劇場」,一眾技藝精湛的馬術演員時站時臥,在馬上呼嘯而過,甚至一邊騎著馬,一邊還有小孩站在大人的肩膀上、六個人疊起羅漢……實在是精彩絕倫。更令小編驚歎的是馬兒們的演技:戰爭場景時,一匹馬就地趴下,還不時抽搐,令人很是擔心,豈料這段戲份結束後,它立馬抖擻精神跑跳自如,而這樣收放自如的演技,還出現在很多馬兒身上。

三馬載六人,從小編眼前呼嘯而過!

演出結束,不少觀眾熱情與馬術師們合影,卻發現他們聽不懂中文,原來,馬術演員基本都是來自蒙古的朋友。紅格爾敖包總經理寶音巴特爾表示,客流基本集中在5至8月,因為淡季遊客減少,演員通常都是簽訂幾個月的短期合同,天冷了就會回到自己的國家。8月每天推出三場演出,演員們除了在場上盡情展示技藝以外,每天晚上還會練習一個鐘,以確保白天的精彩表現。

紅格爾敖包總經理寶音巴特爾

既然景區名為「紅格爾敖包」,自然少不了「看敖包」。《敖包相會》是伴隨很多人成長的歌,也常被認為是年輕男女約會的場所,事實上,「敖包」是蒙古族及北方遊牧民族特有的文化標誌,既是宗教祭祀場所,也是地理界標和社群精神象徵。它通常以石塊、柳枝、羊毛繩堆砌成圓錐或塔形堆,頂端插木杆(「蘇魯錠」),懸掛經幡或哈達,大小從1米到10米不等。

這個敖包很大很壯觀!

KFC的蒙文怎麼寫?

採訪團活動首日便前往位於呼和浩特玉泉區大召歷史文化旅遊區的塞上老街,老街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是保留明清建築風格的歷史文化街區,街道全長380米,夜晚的攤位既有當地特色文創產品售賣,也有城樓上的舞蹈演出,好不熱鬧。

玉泉區文體旅遊廣電局副局長李偉介紹稱,今年塞上老街的人流量不斷增加,五一期間更達到五十餘萬人,預計在旅遊黃金期六七月,每日人流量可達2萬人次,小編親測,7月末的街上的確人頭攢動,熙熙攘攘。她希望能夠藉助塞上老街火爆的人氣,為其他兄弟盟市、旗縣區也帶來流量,讓來訪者在此品味古城文化、穿著民族服飾拍下美景美照、體驗當地美食。李偉透露,塞上老街經擴建後,已經從原來的380米變成了現在的600米,希望能以此更好地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

玉泉區文體旅遊廣電局副局長李偉

走在街頭不難發現,和中國大部分城市不同的地方,是每個招牌旁邊都寫有蒙語,小編便被KFC的蒙語招牌迅速吸引。蒙語是蒙古語的簡稱,是內蒙古的官方語言之一,傳統蒙古文(回鶻式蒙文)的書寫順序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無標點,用空格分段,共有29個基本字母。2004年,蒙古語成為國際空間站播放的人類代表語言之一(與漢語、英語並列),內容還是成吉思汗箴言呢!

在機場又捕捉到了星巴克的蒙語招牌

是呼麥,不是燒麥,也不是喊麥

作為文化小編,怎能不體驗非遺項目!行程最後一日,小編在草原上體驗了純正的「呼麥」演出,讚歎不已。呼麥是阿爾泰山原住民族創造的一種神奇的歌唱藝術,是一個歌手純粹用自己的發聲器官,在同一時間裡唱出兩個及以上聲部,而呼麥聲部關係的基本結構,為一個持續低音和它上面流動的旋律相結合。

歌手表演呼麥

呼麥2008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發聲時突破人聲極限,通過聲帶分裂、口腔共鳴等方式產生多種聲音。據了解,呼麥歌手的聲壓級可達110分貝,接近電鋸音量,但聽感卻如大地低吟,雖然有CT顯示呼麥歌手的甲狀輭骨傾斜度異于常人,但也並非個別天賦異稟的人才能享受呼麥的快樂,只要經過專業訓練,普通人也可以掌握這一技藝,只是需時較長、難度較高。

當日還有精彩的馬頭琴演出!馬頭琴也是蒙古族歷史藝術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代表,音色接近人聲,柔美圓潤,兩位演奏者奏出了磅礴的氣勢。

此處還要插播一種當地常見蟲子:圖中的黑色甲蟲,南方人乍看以為是蟑螂,其實是草原上的老朋友「黑牛牛」,它的學名叫蜣螂(糞金龟),以動物糞便為食,體長2-5釐米,外殼烏黑發亮。雖然看著可怕,但它不會咬人,亦對人類無害,甚至可以分解糞便加速草原有機物循環,減少寄生蟲滋生。當地人還會用它預知天氣:如果它頻繁鑽土,可能是即將下雨的信號。

看到黑牛牛也不要驚慌,讓它走掉就好了~(感謝媒體團成員供圖)

短短七天的行程不及挖掘內蒙古魅力的千分之一,若將來有更多時間,小編亦希望能有機會近距離觀察蒙古包的搭建、和駱駝聊聊天、研究氈繡技藝,聽牧民講講他們的生活。這片過往一直只在地理書上接觸的廣闊土地,還有很多美妙的故事值得探尋。

圖:橙新聞

責編 | 羅茜

編輯 | 羅茜,謝不尤

編輯推薦

37歲林書豪宣布退役 告別15年職業籃球生涯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莫迪: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正確選擇

抗戰勝利80周年|蔡若蓮發開學信:鼓勵學校安排紀念活動 傳承愛國精神

抗戰勝利80周年|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遺蹟百餘處 港澳地區有逾80處

文華東方晚餐騙案疑犯獲准保釋候查 疑事前已向店方預訂香檳

有片|落區遇106歲麻將高手 李家超:我同你可能係對手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