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渾水

這個星期,香港和台灣兩地文壇,居然鮮有地出現了一場「老總論戰」。

《信報》老總鄧傳鏘早前在《信報》上刊登了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將美國總統特朗普比作乾隆皇帝,認為特朗普權力無限擴張,甚至為所欲為,可能是美國國力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豈料,這篇文章卻引來同是財經媒體老總的台灣健筆謝金河撰文反駁,在網上來了一場隔空筆戰。

兩人皆是謙謙君子,皆有堅實論據。同是財經媒體老總,擁有深厚經濟學和金融學背景,究竟從財經角度看政治,會衍生甚麼有趣觀點呢?

鄧傳鏘的第一篇文章,主要借鑑歷史,將特朗普類比為「美國的乾隆皇帝」。他認為,1790年乾隆皇帝八旬,當時中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但由於乾隆的獨裁與自滿,國力開始空虛,最終導致清朝積弱與衰敗。

與當代對比,今天特朗普針對中國發動關稅戰,提升美中對抗格局,讓美中角力走向分水嶺。鄧傳鏘認為,美國或將陷入國力衰落的關鍵時刻,而中國則有望「再起」。

謝金河針對鄧傳鏘這篇文章,則反駁認為,「制度基因」是國家興衰的關鍵——特朗普不會是另一個乾隆皇帝,美國因為有「制度基因」的優越性,依然將在未來具有「老大」地位。

謝金河認為,美國總統權力再大也有任期限制,社會允許民眾公開抗爭,這些都說明美國制度下「不會有乾隆皇帝」式的獨裁權力。他覺得,只要有良性制度,美國一樣可以保持世界領先地位。

鄧傳鏘對謝金河的反駁,很快便有回應。他指出自己自小在港英年代接受西方教育,美國這一套優良制度是全球的典範,是各國學習的楷模。他自己也曾與謝金河一樣對美國的制度深信不疑。然而,特朗普近年來的作風,卻赤裸裸作出相反的完美示範。

兩位媒體老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自己也沒有認定誰對誰錯。不過,作為旁觀者,我也很開心可以見到兩地文壇能有如此高質素的論戰,針對現今世界大事,鑑古知今,對讀者們來說,這自是增進知識的好機會。

針對謝金河前輩提到的「制度基因」,我只想補充一點,就是類似的說法早在經濟學界已廣為討論。幾年前的得獎經濟學家Daron Acemoglu,亦曾在其普羅讀物《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繁榮與貧窮的根源》針對制度與國家發展的見解作出過類似見解。

Daron Acemoglu提到,殖民時代全球各殖民地的差異,主要源於歐洲殖民者在當地建立的「制度類型」。

當殖民者面對「高死亡率」,如熱帶疾病多發的地區而不願定居時,往往建立「剝削型(extractive)制度」——只在當地掠奪資源,權利集中,嚴重壓迫本地居民,缺乏對私有財產或法治的保障。這些地區後來大多經濟發展遲緩,貧困持續。

在氣候較溫和、死亡率較低、適宜定居的地方,殖民者「複製」了自己國家的「包容型(inclusive)制度」——保障財產權、法治與部分民主,吸引大量歐洲移民。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後來成為富裕國家。

類似的見解,我相信便是跟謝金河前輩提到的「制度基因」本質相類似。至於「制度基因」是否真正存在,又是否為現代國家國力高低的關鍵?我相信這一切,都要經由時間來驗證吧。

作者簡介:

畢業後在法資行從事基金工作,大半年後裸辭全職位投資殼股市場和跑Deal。24歲成為全港最年輕的上市公司執行董事。著有《殼股財技》。

FB: https://www.facebook.com/muddywaterfinanc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readings

YT: https://youtube.com/@muddydirtywater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美聯社

責編 | 洛奇

編輯 | 草言

編輯推薦

37歲林書豪宣布退役 告別15年職業籃球生涯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莫迪: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正確選擇

抗戰勝利80周年|蔡若蓮發開學信:鼓勵學校安排紀念活動 傳承愛國精神

抗戰勝利80周年|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遺蹟百餘處 港澳地區有逾80處

文華東方晚餐騙案疑犯獲准保釋候查 疑事前已向店方預訂香檳

有片|落區遇106歲麻將高手 李家超:我同你可能係對手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