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舉行網上講座,講解預防基孔肯雅熱的資訊。

【橙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舉行網上講座,講解預防蚊叮及控制蚊患的資訊及健康建議,並回應市民查詢。防護中心提醒,大雨後慎防白紋伊蚊卵孵化,呼籲市民定期檢查家居環境及清除積水。

本港昨日(5日)未有錄得新增感染基孔肯雅熱個案。衞生署傳染病處署理首席醫生(流行病學)黃凱基昨表示,基孔肯雅熱主要由白紋伊蚊傳播,帶有病毒的蚊隻叮咬人後,病毒潛伏期通常為2至12日,多數在3至8日後出現症狀,包括發燒、關節痛及出疹等。患者這時候血液中帶有病毒,若再被蚊叮咬,蚊隻便會受感染,繼而將病毒傳播給其他人。

防護中心指,當局已跨部門合作,採取多項措施「防蚊滅蚊」。資料圖片

黃凱基指,對於免疫力較低者、長者及幼童一旦感染,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較高。他又說,即使健康人士,關節痛等症狀亦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呼籲市民不可掉以輕心,並強調此類疾病不會人傳人,必須透過蚊媒傳播,因此「防蚊滅蚊」是切斷傳播鏈的關鍵。

對於近日一宗輸入個案,黃凱基指,當局已跨部門合作,採取多項措施,包括患者在防蚊環境下接受治療和觀察、追蹤患者曾到場所加強滅蚊,及對密切接觸者進行醫學監察等。

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指,防蚊要點主要包括清除積水,指白紋伊蚊只需7日即可完成生命周期,細小積水如花盆底碟、樽蓋等均可滋生蚊蟲;戶外活動時,應穿着淺色長袖衣物,使用含避蚊胺(DEET)的驅蚊劑。她又說,食環署在全港設64個監測點,使用黑色誘蚊器監測蚊患情況;而數據顯示,本港蚊患指數在6至9月達高峰,但今年同期指數較過去兩年為低。她呼籲,市民定期檢查家居環境,清除積水,外遊時做好防蚊措施,共同預防基孔肯雅熱傳播。

圖:星島

責編 | 海源

編輯 | 孫紹豪

編輯推薦

有片|李家超落區到筲箕灣愛東邨視察 探訪長者與街坊交流

文華東方8萬元晚餐約會騙案 23歲「借尿遁」男子被捕

孫東:香港創科發展近年突飛猛進 大灣區龐大市場為科研成果落地提供沃土

傳分拆全球電訊業務在港上市 長和:未就任何交易作決定

李成鋼訪美晤華府商貿官員 討論落實中美經貿會談共識

特朗普撤銷賀錦麗特勤保護 外界質疑對政敵發動新一波報復

何永賢︰有信心縮短公屋綜合輪候時間至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