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黃婉曼
夏日炎炎,很想逃離現實去旅行?奈何時間、開支、人潮處處的限制,總是將放假的衝動打沉了?但是,旅行一定要跳出香港嗎?或許,我們可以嘗試自我營造旅行的精髓——新鮮感、放鬆感、儀式感,和朋友家人一起在家裡或社區,就能實現旅行「偽出走」。
偽出走,重點不在於去了哪裡,而在於怎樣玩?是一份「當自己真係去咗旅行」的儀式感。沒有長長嘅隊伍,沒有逼爆嘅景點,只有朋友間純粹的玩樂和互動,反而更能捉緊快樂的本質:
1. 首先定一個「主題」,或「目的地」;想去泰國曬陽光浴,日本鄉村行,還是試試南法風情?
2. 小變身,大投入;不用盛裝,但求貼題。穿一件夏威夷恤、戴草帽、紮條絲巾,甚至只換上一雙漂亮拖鞋。視覺上先將自己抽離日常,心理上才能馬上入戲。
3. 製打卡位;即使只是家中一角,一張靚枱布、幾個抱枕、一盆綠植、幾個氣球,甚至只是用電視投影出任何背景,再播放一個貼題的音樂清單,營造出和平時不同的氛圍就可以了。
4. 舌尖也出發;可以外賣或自製簡單主題小食:泰式奶茶、日式飯團、法式甜點。重點是用精緻的碗碟來一個漂亮的擺盤,食物瞬間升級。舉杯歡呼:「Cheers!我哋跳出香港啦!」儀式感爆燈。
不想困在家裡,也可以在自己住的社區附近,尋找驚喜:
黃昏時分,去一個安靜的公園角落,或很少經過的街道,甚至是視野廣闊的天台,帶一杯特飲、一包零食,坐下來,停下來,換上一副「旅人」的眼鏡,欣賞平時忽略的風景——可能是舊樓牆壁的紋理、一棵樹的形態、天空的顏色變化。這種刻意的「停駐」與「觀察」,就是最簡單的儀式感。
旅行的意義,不僅於地理距離,而是心境的轉換、體驗的新鮮感,和同伴一齊創造回憶的過程。夏日玩樂,何必困在「排隊」和「遠行」的框架?在最熟悉嘅地方,在平凡的日子裡,用儀式感炮製「偽出走」的趣味。你,就是自己的最佳導遊!
黃婉曼簡介:主持過天氣、新聞、足球、賽馬、音樂、旅遊節目;藍帶麵包師,開過餐廳,生了兩個囡;慢下來的日子,她最想~寫字,與你分享跳脫的生活。
責編 | 丁文琪
編輯 | 駱曉苒
編輯推薦
曼慢活|穿越千年的一日英倫遊?
曼慢活|Color Walk:給城市換濾鏡的療癒散步學?
曼慢活|KOOZA:一場生命馬戲,笑中有淚?
曼慢活|「大師兄」玩出生活智慧?
曼慢活|斷捨離「情緒雜物」?
曼慢活|為了孩子,不離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