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猛烈南瓜在飯桌
立食的飲食文化,在日本非常盛行,好像現在我每次去日本,都會去起碼一間立食蕎麥麵或烏冬店,如果直落立飲酒吧,是很完美的行程。
但在香港就一直不甚流行。
然而在灣仔晏頓街一角,有間在這條街屹立多年的「車仔麵之家」,門面簡陋,同時間只能容納數人,一個面壁的長枱,沒有餐椅只能立食,賣的車仔麵是傳統的風味,配料沒有太多創新的花款,麵條的選擇就是我小時候去車仔麵的陣容,油麵,幼麵,粗麵,米粉,公仔麵等等,新一代香港人至愛的米線,這裡是找不到的。
憑著多年如是的味道,每逢平日的中午,麵店擠得水洩不通,這天我差不多下午三點到達,依然站滿食客,有些更索性捧著個碗來吃。
若車仔麵都要講求賣相就未免有點作狀,我點了魚蛋,豬紅,豬皮,豬大腸,蠔油齋,先放湯落配料,然後才落麵條,像細蓉一樣的雲吞不見天的樣子,連一瓶水收費八十多元,日本的所謂拉麵 「千元之壁」,已令當地不少人叫苦連天,我們的車仔麵,老早就破了「百元之壁」,試試去那間在登龍街的名店,十多年前光顧,也要接近一張紅衫魚,今日就不用多說了。
湯底仍是這樣地深色,魚蛋豬紅豬皮表現正正常常,豬大腸甘香,沒有異味,帶點煙韌但不粗糙,淨吃一碗送酒也可以。
很多人喜歡這裡的酸齋,更甚者是香港車仔麵店的最佳示範,我是喜歡鹹多過甜的人,所以偏愛蠔油齋多過酸齋,做得很入味,蠔油的味道沒有鹹得無道理,質感像海綿一樣的軟熟,沒有與牙齒角力的過韌情況。
油麵一向是我吃車仔麵的首選,其次是粗麵,公仔麵,正如文章前段提過新一代香港人喜歡吃米線,都受到不少人支持,沒有對與錯之分,純粹是個人口味,這就是車仔麵的大雜薈的本質。
個個低頭吃到雪雪聲,兩個人一起來,誰先吃完就先行開,讓給下一位食客,來得這等地方,最重要是懂得互相遷就,做了這麼多年人,易地而處的道理,還不明白?
猛烈南瓜在飯桌簡介:喜愛美食,喜愛威士忌,喜愛足球,喜愛電影,喜愛音樂的大叔
責編 | 丁文琪
編輯 | 丁文琪
編輯推薦
南瓜|我的唯一
南瓜|四國之行預演
南瓜|富東閣夕陽之歌
南瓜|札幌第一餐
南瓜|新桂繼續飄香
南瓜|褪色金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