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需採取措施進一步奠定其在虛擬資產市場中的領先地位,並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資料圖片
文:陳頴峯
2025年《施政報告》正在展開公眾諮詢,盼特區政府能就香港的資本市場改革做出長遠規劃。其中關於進一步發展香港的虛擬資產市場,可分别從吸引國際平台、完善生態鏈及吸引和發展人才三個方向進行提案:
1. 吸引國際大平台來香港開展業務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吸引國際虛擬資產平台:
1.1 制定全球領先的監管框架
在確保監管政策保護投資者的同時,也要確保為業務提供靈活性和盈利前景,讓平台有創新空間。例如,為大型國際平台提供先導試行計劃,允許其測試創新產品。更進一步與其他主要市場合作,包括新加坡、阿聯酋、歐盟等國家地區建立監管互認(passporting)機制,方便國際平台在香港及其他地區同步運營。在這個基礎上,可以成立跨境沙盒機制,允許平台在香港首先測試創新產品,例如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衍生品等等,同步獲得其他合作司法管轄區的臨時牌照互認,解決跨境合規成本痛點。同時對沙盒的平台提供各種行政優惠,例如豁免首年牌照費。在客戶簽署風險協議之後,豁免客戶零售投資者的限制。
對於有良好合規記錄的國際平台提供快速通道,減少行政阻礙。為目標企業配備類似Fintech Facilitation Officer的專屬對口,主要從發展業務的方向出發,諮詢例如申請牌照、整改合規、開發新產品等等的問題,而非傳統的Case Officer從監管執法的角度出發,並且將審批周期縮短目標至90日內。
1.2 提供稅務與經濟誘因
對虛擬資產相關業務提供稅務減免,例如公司利得稅優惠,返還50%利得稅。另外設立專項基金支持國際虛擬資產平台在港落地,初期,政府基金對於來香港落地設立亞太區總部的頭部國際平台,提供本地運營成本補貼,包括租金、人工、系統等等,甚至提出股權投資,持股不多於10%,五年之內不退出等等條件,顯示政府的全力投入。
2. 完善整個虛擬資產生態鏈
一個健康的虛擬資產市場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支持:
2.1 強化基礎設施
強力推動和鼓勵本地持牌銀行與虛擬資產平台合作,開立公司帳戶和客戶帳戶,以至開放銀行API,為虛擬資產平台的客戶提供嵌入式銀行服務,提供安全和可靠的法幣-虛擬資產兌換軌道(onramp / offramp rail)。
2.2 促進虛擬資產應用
政府部門推行更多支持數字資產的應用,例如在文化、藝術及教育方面的應用發行NFT(非同質化代幣),並且在虛擬資產平台上交易。政府繳費支持使用穩定幣,甚至加密貨幣,由虛擬資產平台提供流動性。
除了金融產品,政府更加可以可主導推動將香港的公共基建或文化資產進行代幣化,例如市區重建局的部分收益權、大型基建項目債券等等,開放予公眾認購,並且上架在虛擬交易平台作二手交易。不僅能為市場提供優質、穩健的RWA產品,更能作為市場標桿。
至於私人部門方面,政府應該鼓勵本地企業採用區塊鏈和虛擬資產技術,提供相關資助基金、法規及技術支持。
3. 吸引和發展更多相關人才
虛擬資產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高質素的人才支持,香港可透過以下措施吸引及培養人才:
3.1 推行人才引進計劃,推出「Web3.0人才黃金簽證」,只要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條件者發放3年快速工作簽證:
曾在全球頭部虛擬資產平台擔任高管;
主導過10萬用戶級別去中心化應用(DApp)開發;
持有區塊鏈或者相關專利。
並且透過設立薪金資產門檻,讓配偶可自由就業,子女可享受本地教育,全家享有本地福利。
3.2 本地人才培養
教育方面,要求所有本地大學開辦虛擬資產相關課程,如區塊鏈通識、加密經濟學和虛擬資產法規等等,並且成為本科生必修課。行業方面,可以加強行業認證,建立虛擬資產領域的專業認證機制,認證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
同時間,金管局、證監會和投資推廣署聯合舉辦全球性虛擬資產峰會或論壇,例如Token2049 級別的國際級活動,吸引國際專家、人才及企業來港交流。並且鼓勵和要求傳統金融機構高管與90後、00後Web3.0創業者配對學習,讓傳統金融人才親身體驗虛擬資產的運作模式和技術核心,同時讓Web3.0人才深入了解合規文化和風險管理框架,政府並且撥出補貼交流經費,推動傳統金融與Web3.0基因的融合。
3.3 創立創業支持平台
重點支持區塊鏈和虛擬資產初創企業,設立專項虛擬資產創業孵化中心,提供資金、技術、指導及市場資源,支持本地初創企業持續發展。並且舉辦虛擬資產技術創新比賽,鼓勵創新創意,並為優勝者提供資金支持。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背靠中國、聯通國際、法制健全和政策成熟等優勢。通過吸引國際平台、完善生態鏈、以及培養專業人才,香港可以進一步奠定其在虛擬資產市場中的領先地位,並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作者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幹事、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兼職講師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推薦
李銘銳|科技守護+人文關懷:香港亟需為獨居長者織密安全網
李諵|藉全運會打造「粵港澳體育灣區」
梁文廣|借鏡益豐停電事件 完善舊廈管理體系
環球探射|香港金融市場在「去美元化」浪潮中的新機遇
姚志勝|香港是時候編製金融發展白皮書
陳凱文|食肆倒閉因不及早輸入外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