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代理總理普坦(右)和柬埔寨首相洪瑪奈在馬來西亞總理安華(中)斡旋下握手言和。
【橙訊】泰國與柬埔寨兩個東南亞國家一向是港人旅遊熱門,然而近期卻因為邊境武裝衝突上了世界各大媒體的頭條。兩國摩擦在7月24日迅速升級,演變成多地交火,甚至動用了戰機轟炸。所幸雙方之後冷靜下來,在馬來西亞斡旋下,泰國代理總理普坦和柬埔寨首相洪瑪奈7月28日舉行會談。經過不到三個小時的面談後,雙方宣布將「無條件」停火。如今兩國邊境大體平靜,但其領土糾紛由來已久、情況複雜,仍是潛在「爆點」,未來能否長久和平,還有待觀察。
泰國與柬埔寨的領土爭議,事關兩國古代史上的糾葛,也與近代殖民主義分不開關係。
兩國領土糾紛最知名的標誌當屬柏威夏寺,這是一座古代高棉帝國興建的寺廟,相關地域曾在泰國與柬埔寨(高棉)間反復易手。20世紀初,泰國與統治柬埔寨的法國殖民者商定邊界協議,負責勘界的法國軍官將寺廟被劃在法屬高棉(柬埔寨)一方,泰國對此不滿,卻又不敢拒絕強大的法國。
柏威夏寺。
二戰後,殖民主義在東南亞崩潰,柬埔寨成為獨立國家,泰柬兩國都宣稱對該寺附近地區擁有主權。1962年,海牙國際法庭裁定柬埔寨擁有柏威夏寺,但周邊部分地區劃給泰國。這個裁決照顧了雙方的聲索,但雙方又對裁決都有所不滿。2008年,柬埔寨成功將柏威夏寺申遺,引發泰國強烈反彈,此後兩國在當年6月爆發軍事衝突,斷斷續續持續到2011年,雙方各有數十名軍人死亡。
柏威夏寺實際上是泰柬衝突的一個縮影,雙方在長達800公里的邊境線上,還有多個地段存在爭議。
今年2月,局勢又再度緊張。據稱,事緣泰國軍人阻止了一群柬埔寨遊客在泰國控制的的塔門通寺廟群唱柬埔寨國歌。相關消息在網絡上迅速引起關注和討論,也掀起了兩國的民族主義情緒。
此後,至5月28日凌晨,柬埔寨和泰國士兵在柬埔寨柏威夏省和泰國烏汶叻差他尼省的邊境地翡翠三角,發生了短暫槍戰,一名柬埔寨士兵死亡。兩國均發表聲明,互相指責對方挑起暴力事件。
柬埔寨與泰國領土爭議案1961年在海牙國際法庭開庭。
這次事件在引起兩國局勢緊張同時,還導致了泰國國內政治風波。泰國總理佩通坦立與柬埔寨前首相、現任參議院議長洪森以私人身份通話,試圖緩和局勢。然而在6月18日,佩通坦和洪森的通話錄音遭到外泄,佩通坦在通話中顯示出的低姿態則引起了泰國國內不滿,最終被迫下台,普坦出任代總理。
7月16日,3名泰國陸軍士兵在翡翠三角區巡邏時誤觸地雷受傷,泰國方面認為是柬埔寨在當地新鋪設了地雷;7月23日,泰方又有士兵被地雷炸傷,這進一步激起了泰國不滿,隨即降低與柬埔寨的外交關係級別、召回大使,並驅逐了柬埔寨駐外交人員;柬方亦迅速將與泰國的外交關係降至最低級別。
7月24日上午,泰國與柬埔寨在兩國邊境地區至少6個地點發生交火,雙方互指對方率先開火。新聞報道顯示,兩國在衝突中使用了火箭筒、大炮、坦克、裝甲車等武器,而特別引人注意的,是泰軍當日從烏汶府出動6架F-16戰機,摧毀了柬埔寨一個指揮部;此後7月25日,泰軍又出動4架F-16戰機空襲柬軍基地。
柬埔寨軍人在裝填火箭炮。
至7月27日,泰方稱衝突已造成22人死亡、100多人受傷,近14萬名平民疏散;柬埔寨方面表示有13人喪生,邊境地區有13.5萬人撤離。
隨著戰事越打越大,到了兩國交戰高峰的7月25日,停火看起來似乎已經有點遙不可及。泰國據稱當時拒絕了美國、中國和現任東盟主席國馬來西亞的調解提議。
不過,此後局勢極速變化,到了7月27日晚,馬來西亞外交部就證實,柬泰雙方領導人準備次日在馬來西亞會晤,進行由安華斡旋的停火談判。
普坦和洪瑪奈7月28日下午分別率領高級代表團,出席在馬來西亞布特拉加亞舉行的泰柬兩國邊境局勢特別會議。
7月29日,泰柬兩國軍區指揮官會談現場。
僅僅幾個小時後,馬來西亞總理安華就在會後新聞發布會上說,泰柬兩國同意自當地時間28日24時起「立刻且無條件」停火,「這是實現局勢降級、恢復和平與安全的關鍵第一步」。
兩國不僅同意召開區域指揮官非正式會議,還決定於8月4日由柬埔寨主辦邊境聯合委員會會議。雙方同意恢復兩國總理、外長及防長間的直接溝通,並將同馬來西亞一道制定詳細的停火執行、監督和報告機制,為實現長期和平與問責建立制度基礎。馬來西亞將聯合其他東盟成員國協商派遣觀察團隊,確保雙方認真履行和平承諾。
在安華主持下,洪瑪奈和普坦在新聞發布會結束後在媒體面前握手。
從當天下午會議開始到達成停火協議消息宣布,歷時不到3小時。新華網引述專家認為,雙方能迅速達成協議緣於多重因素。首先就是泰柬均清楚通過武力無法解決雙方領土爭端。雙方都不願衝突長期化擴大化。泰國學者頌猜·帕卡帕維瓦說,雙方都希望找到解決衝突的途徑,停火對雙方來說都是好事。柬埔寨皇家科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金平和泰國《即時新聞》資深記者巴威·羅乍那普均認為,泰柬經濟往來較為密切,衝突給兩國帶來巨大經濟風險,將導致邊境貿易受創、旅游業受損。
泰國總理佩通坦已經被迫下台。
再者,雙方過去有通過談判解決衝突的經驗。如前文所述,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泰柬交界地區的柏威夏寺為世界文化遺產後,兩國圍繞這一地區的主權爭議再次升溫,並多次發生衝突,最終都通過談判和國際協調實現降溫。
此外,國際社會積極發聲和參與斡旋。兩國發生衝突後,國際社會多方勸和促談。馬來西亞國立大學高級研究員甘佳誼等專家指出,中國等國家為推動局勢降溫、促成談判做出努力,東盟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及東盟也發揮了建設性作用,為衝突雙方提供了一個相對中立、具有地區文化認同的對話平台。
總體來看,局勢此後向著穩定方向發展。7月31日,柬埔寨國防部宣布,柬方已做好准備,於8月4日在金邊召開柬泰邊境事務聯合委員會(GBC)特別會議,以落實雙方在馬來西亞達成的和平共識,推動停火協議的後續執行。
柬埔寨國防部長狄西哈於7月31日主持了籌備會議,指示工作組全力協調各項會務安排。此外,他已於7月30日正式致函泰國國防部代理部長,邀請其率團赴金邊出席會議。
泰國邊境省份武里南府,當地民眾聚集在一處用作避難所的體育館。
此後,泰國國防部副部長兼代理國防部長納塔蓬提議,將原定於8月4日在金邊召開的柬泰邊境委員會特別會議,改為在馬來西亞舉行,並將會期延長,從4日至7日共四天。
柬埔寨方面此後在8月1日同意更改會議地點,同時也向泰方提出要求,希望允許馬來西亞、美國和中國的代表以觀察員身份列席此次會議。
泰國和柬埔寨最終可以達成什麼協議,還不清楚。但誠如新華網引述專家指,衝突持續下去既不符合泰柬兩國利益,也不符合地區和國際社會共同利益。
泰國法政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猜瓦·米訕攀說,衝突的最終解決取決於泰柬兩國政府的誠意和合作意願。東盟的斡旋有利於增強地區國家信心,有助於確保衝突解決過程公正透明。
今次泰柬之所以能快速達成停火協議,是因為雙方都有對話協商和平解決衝突的內在意願,同時國際社會積極斡旋也創造了良好外部氛圍。不過,新華網引述專家分析就指出,現在兩國間領土爭端尚未得到解決,切實履行協議、妥善管控分歧將是兩國進一步恢復邊境地區和平穩定的關鍵。
圖:新華社、網絡圖片
編輯推薦
聯合國大會召開前夕 美國取消巴勒斯坦總統簽證
特朗普撤銷賀錦麗特勤保護 外界質疑對政敵發動新一波報復
普京上合峰會期間晤莫迪 將在12月訪問印度
普京明起訪華四日 指俄中戰略協調發揮壓艙石作用
美上訴庭裁定大部分關稅違法 特朗普斥判決錯誤
外交部:敦促美日尊重安全關切 不得引入「堤豐」中程導彈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