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養女王

一覺醒來,高才通子女天塌了!「本地生」概念被重新定義。

內地來港人才子女,以「受養人」身份在港報讀文憑試(DSE考試),並以「本地生」身份報讀香港大學,衍生一系列「考試移民」問題。香港政府於7月31日公佈有關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和資助申請資格的修訂:簽發受養人簽證或進入許可的受養子女,須居港滿兩年才符合資格申請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持有全職工作簽證或工作許可證,或各項入境計劃下的簽證人士,將不再符合資格申請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

有關修訂適用於2027/28及以後學年(2027/28學年的申請週期於2026年10月開始),讓受影響人士有合理時間自行作出規劃,並讓大學聯合招生處和各院校(包括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大學、香港演藝學院和職業訓練局)入學事務處有足夠時間作相應的行政安排。

設兩個學費類別

有關修訂設立兩個學費類別。 

第一類別為獲資助的學費。 持有下列文件的人士符合資格申請副學位、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證、由入境處簽發並顯示持有人享有香港的入境權/居留權的其他文件,以及無條件限制逗留簽證標籤;

單程證

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首次獲入境處簽發有關文件時未滿18歲,並須在緊接所修讀課程開課首天前的兩年內居住於香港。就第一年學額而言,為配合院校收生程序,該兩年期將由大學聯合招生處或相關院校按所修讀課程開課首天的日期而適當指明。符合居港規定與否,會在每個學年開始時或之前評定,並在該學年的余下時間維持不變,而課程學年的首天是按該課程的開課日而定。

第二類別為不獲資助的學費,適用於不符合上述第I類別資格准則的人士,包括:

首次獲入境處簽發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時未滿18歲、並且不符合兩年居港規定的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

全職工作簽證/工作許可證持有人

各項入境計劃下的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包括優秀人才入境計劃、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或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

非本地學生(例如:學生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下的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首次獲入境處簽發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時年滿18歲或以上的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持有人)。

2027/28學年為過渡安排 只須居港一年

政府會就上述修訂設立過渡安排,即在2027/28學年(申請週期於2026年10月開始)的居港規定設為一年,2028/29學年起才實行兩年的居港規定。

政府強調,在制訂有關修訂時,已充分聽取社會不同意見,並取得適當平衡,相信有關修訂對真正有意來港發展的家庭影響不大。

申請資助學額 須提供居港證明

就居港規定而言,根據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申請第一年學士學位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申請人須提交以下證明﹕

(一)申請人須提供證明,顯示自己在計至所修讀課程開課當年的5月31日為止的兩年期內以全日制學生身分於香港開辦正規課程的學校就讀;

(二)未能提供上文(一)項所述證明的申請人,可向入境處付費申領涵蓋該段兩年期的出入境紀錄證明,以顯示申請人在該段兩年期內,每年不多於90天不在香港。

至於其他政府資助專上課程的學額,包括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副學位、高年級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相關院校在審批有關申請時,亦須採取類似上文所述的做法。

以「本地學生」和「非本地學生」的定義作為基礎的政府獎學金、研究生獎學金或政府資助計劃(例如:「香港未來人才深造獎學金計劃」、「本地研究生學費豁免計劃」、「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以及「為修讀香港自資學士學位課程學生提供的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的申請資格准則及相關安排會作相應修訂,以確保處理方法一致。

上文轉自「教養女王」微信公眾號,文章原題為〈突發!高才子女想成為香港「本地生」,不再那麼簡單了!〉,獲「教養女王」微信公眾號授權分享。更多親子教育資訊,可搜尋「教養女王」微信公眾號。

圖:教養女王、香港政府新聞網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婉忱

編輯推薦

37歲林書豪宣布退役 告別15年職業籃球生涯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莫迪: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正確選擇

抗戰勝利80周年|蔡若蓮發開學信:鼓勵學校安排紀念活動 傳承愛國精神

抗戰勝利80周年|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遺蹟百餘處 港澳地區有逾80處

文華東方晚餐騙案疑犯獲准保釋候查 疑事前已向店方預訂香檳

有片|落區遇106歲麻將高手 李家超:我同你可能係對手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