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會談地點。
文:陸宇
中美經貿會談本周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落幕,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宏觀經濟政策等雙方共同關心的議題開展交流。根據會談共識,雙方將繼續推動已暫停的美方對等關稅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內地學者稱,雙方同意推動暫停關稅延期,說明雙方都有繼續對話的需求以及穩定中美經貿關係的願望。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明昊表示,中美雙方樂見「展期90天」主要有三點原因。一是本輪會談議題範圍較廣。據悉,會談涉及貿易逆差與再平衡、稀土磁鐵出口、產業政策等方方面面;二是議題的複雜性,有些領域的政策調整涉及一國內部的多個部門;三是中美在很多方面存在比較重大的分歧點,難以通過短時間的磋商達成共識。因此,雙方推動延長「休戰期」,為繼續磋商爭取時間合情合理。
值得注意的是,「對24%暫停關稅延期而不是取消,這說明雙方仍然存在較大分歧,這也對目前的中美貿易帶來了不確定性」。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指出。
本輪斯德哥爾摩會談是數月來中美進行的第三次會談。此前,5月的日內瓦會談和6月的倫敦會談,取得了正式建立經貿磋商機制、雙方同步暫停加徵相關關稅、放寬芯片和稀土等出口限制等一系列成果。相比之下,此次會談尚未做出任何重大事項的宣布,延長關稅暫停期限也有待更高層的批准。
談及本輪會談尚未達到「重大突破」的原因,崔凡表示,作為第一大經濟體的美國和作為製造業第一大國的中國,雙方立場差距大是客觀事實。愈是有分歧,雙方溝通愈重要。我們不必期望每次會談都能解決很多問題,只要雙方抱着相互尊重的態度保持溝通,就有利於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向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趙明昊認為「這與可能會實現的元首外交有關係,一般來講,將重大成果的宣布留在元首外交的場合也是一種考慮。」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會談後表示,下一步,雙方應繼續按照兩國元首通話重要共識,充分發揮好中美經貿磋商機制作用,不斷增進共識、減少誤解、加強合作。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磋商結束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肯定了本次會談的「建設性」,稱雙方團隊建立了更深的個人關係和互信。
受訪專家均認為,實際上,通過第三輪會談,中美雙方在分歧中達成了一些共識。趙明昊指出,雙方都在避免所謂的中美經貿「脫鉤」,雙方都認可通過經貿磋商機制協商解決經貿領域分歧,雙方都認識到穩定的中美經貿關係對兩國乃至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談及中美經貿談判的進展,受訪專家將目前中美經貿博弈概括為「戰略相持階段」「深水區」。趙明昊指出,這一階段中美談判態勢升級,利益上的博弈會更加激烈。若要達成協議,許多具體量化指標需要確定。中方始終維護核心利益並推動關係穩定,但在關鍵訴求與雙邊穩定間取得平衡是關鍵。這意味着未來的談判還會存在許多挑戰。
崔凡預計,中美存在的經貿分歧具有長期性,其中最大的分歧是對未來國際貿易體系的分歧。他認為,無論國際貿易體系如何演變和改革,非歧視原則、遵守協定約束關稅的原則,都是應該遵守的。斯德哥爾摩談判的議題從關稅和出口管制問題擴展到了宏觀經濟政策等更廣泛的議題,雙方坦誠深入的溝通為今後尋求共識奠定基礎。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新華社
編輯推薦
黃溢能|《大而美法案》:香港如何應對美國經濟轉向
鄧飛|以歷史為炬:香港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雙重意義
來論|優化「M」品牌 監管升級資助更精準
劉業強 |粵車南下:大灣區互聯互通新篇章
陳志華|多重策略推動綠色金融
梁文聞|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 清晰香港科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