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樹勝(香港音樂教育工作者)

一直以來,都喜愛欣賞青少年管弦樂團的演出。源源不絕的活力、高度的集中力、無畏的精神、大幅的身體動作、團員猛烈跺腳以表達興奮之情……以上種種,均於7月28日,出現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的舞台上。那是美國國家青年交響樂團(National Youth Orchestr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訪港演出。

在詹安德列亞.諾斯達(Gianandrea Noseda)的指揮棒下,超過90位少年樂手,充分展現他們的技巧、專注力、自信及音樂觸覺。

節目單上的第一首作品,是卡洛斯.西蒙(Carlos Simon)的《節慶號曲和序曲》;但由5位團員組成的銅管五重奏,先在大堂,以精彩的音樂娛賓,同時為樂團,以及他們的祖國,充當親善大使。

場刊上的第二首作品──孟德爾遜(Mendelssohn)的小提琴協奏曲,是最受關注的項目,這當然與誰是獨奏者有關。星級小提琴家陳銳(Ray Chen)在Instagram上有一百萬追蹤者,當舞台那扇門一打開,如雷的掌聲以及歡呼聲,立刻震撼全場。

陳銳

如平常一樣,陳銳在台上充分展現他的能量、接近完美的技巧、氣魄和誠意。終曲特別亮麗,陳銳那神速的手指、近乎起舞般的腳步和晃動,以及標誌性的笑容,在在顯示出,他不單在奏樂,更是樂在其中!

可能因為這是場少年樂團的音樂會,指揮特意讓更多團員,能吸取實戰經驗──在演奏協奏曲時,整個弦樂組(包括8個低音大提琴)都留在台上。結果,他們不但不會蓋過陳銳的明亮琴音,那雄渾的樂隊織體演繹此曲,反而令人樂迷有新的體會。

陳銳很善於溝通!在演出第一首返場曲(易沙意的第二奏鳴曲)之前,他先以中文向香港觀眾打招呼,然後彷彿要繼續以中文說下去時,卻立時轉到英語,現場即時報以歡笑聲。不少觀眾很明顯是因為陳銳的魅力而來;事實上,好幾十人索性不聽下半場,在中場休息時,就開始在場外排隊,並排足一個多小時後,索取陳銳的簽名。

說回台上的情景,演完那首充滿火力的「安歌」後,陳銳繼續與觀眾談笑風生,並帶來巴赫E大調第三組曲中的嘉禾舞曲。雖然那是耳熟能詳的作品,但陳銳的版本,無論在強弱對比、句法以及發音方面,都顯得份外自由,大家亦相當喜愛那無拘無束的演繹。

下半場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交響曲。十分讚賞這班「少年十六十九時」(入團的年齡要求)樂手的膽量,要駕馭這50分鐘的作品,殊不簡單。無論在強弱、發音和音色方面,此曲都充滿幅度。指揮諾斯達的處理相當仔細,樂手也反應得很好。閉上眼聽,那個演出,與很多專業樂團沒兩樣!

音樂會以兩首「安歌」──盪氣迴腸的《鄉村騎士》間奏曲,以及《胡桃夾子》中火辣辣的俄羅斯舞曲作結。

整晚,台上的演出十分精彩,但台下的「演出」,卻有不理想的地方。

這是今年「國際綜藝合家歡」的節目之一,意味着表演適合一家大小參加。現場亦的確有非常多小朋友。陳銳肯定是青少年人的超級偶像,全院滿座,絕對不足為奇。然而,那50分鐘長,重量級的交響曲,是否「合家歡」的理想選擇?在樂章之間拍掌還算是小事,觀眾席上不時傳來躁動不安的雜音;更甚是在交響曲的每一個樂章後(及期間!),都有不少人離座。在第三樂章,那醉人的單簧管旋律快將出現之際,一位男孩急忙追着正離場的父母,響亮的腳步聲傳遍音樂廳,徹底破壞了當刻的寧靜氣氛!

我在想:一位偶像出現,就能把一場標準的古典音樂會,變成合家歡音樂會?沒錯,台上是一隊少年管弦樂團,台下有一班家長帶同小朋友來支持,似乎相當匹配。但相信樂團這套曲目,並非為「合家歡」而設計。

圖:香港藝術節、unsplash、pixabay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謝不尤

編輯推薦

運輸署籲學生明日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聯合國秘書長:中方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

男司機昂船洲大橋跳橋 救起送院搶救不治 

周顯專欄丨日本天皇應否納妾?

也門胡塞武裝證實總理命喪以軍空襲 揚言報復警告外企撤離以色列

商務部:中方反對美國將出口管制工具化 將採措施維護企業正當權益

黃澤林第三圈打足五盤出局 美網神奇之旅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