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早前曾表示,會檢視「本地生」定義及簽證安排。資料圖片
【橙訊】有中介疑利用人才計劃推出「考試移民」,包括高才通的子女毋須來港讀書,已可迅即成為「本地生」,透過自修報考文憑試(DSE),並申請入讀本港資助大學,衍生「考試移民」問題。據傳媒引述消息指,政府將修訂申請入讀資助專上學額的資格,包括要求受養人須居港滿兩年,有關修訂將於今日公布。
來港人才計劃的18歲以下受養人數目去年達5.5萬人,據目前大學聯招辦法(JUPAS),獲入境處首次簽發受養人簽證/進入許可證時未年滿18歲的學生,均視為本地生。高才通子女可以自修生考文憑試,再以本地生身份報讀教資會資助學位課程,獲取錄機會更大之餘,亦只需付較低學費,有關情況引起關注,擔心會分薄本港永久居民子女入讀大學機會。
教育局今年4月曾表示,會檢視「本地生」定義及簽證安排。消息人士透露,政府今日將提出修訂政府資助專上課程學額的申請資格,根據新修訂,透過各項人才計劃包括「高才通」來港的人士,其18歲以下子女,若要以「受養人」身份享「本地生」資格,必須在申請之前在香港讀書,包括跨境上學或符合過去兩年在港通常居住的規定。
消息人士表示,由於現時將踏入8月,為讓這些學生及其家庭有足夠時間去做規劃,有關修訂將設「過渡期」, 而在今年底申請在2026/27學年入讀大學的學生,將不受影響。而人才受養人簽證來港而取得資助大學學額的人數,每年只有數十至百多人,相信這次調整影響面並不大。
消息人士說,高才通計劃讓人才攜同家人來港,原意是避免一家分離,但近年越來越多高才通子女不來港,以自修途徑報考文憑試,再報讀本港大學,影響了本港學生升學機會,跟政策原意並不一致。
編輯推薦
施政報告|李家超:諮詢反應熱烈 收集意見較以往多約一成
抗戰勝利80周年|特首參觀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展覽 向學生講解抗戰歷史
抗戰勝利80周年|陳國基:須讓年青一代認清歷史 延續抗日先烈不屈不撓精神
當局擬修例限車頭只放兩部手機 明年1.25生效
有片|李家超落區到筲箕灣愛東邨視察 探訪長者與街坊交流
文華東方8萬元晚餐約會騙案 23歲「借尿遁」男子被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