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2025年乃台灣導演楊德昌名作《一一》上映25週年,第78屆康城影展將《一一》列入經典單元,重新修復放送,以嘉許這部「精致而憂鬱的家庭傳奇」對人性的細膩捕捉、對社會問題的敏銳展現,以及優雅、動人的電影藝術。明日(7月31日)起,《一一》4K修復版將於香港戲院重映,本地乃至亞洲各地的影迷得以走進戲院,在銀幕前細味這部被譽為「21世紀最偉大電影之一」的傑作。

楊德昌生於1947年,是台灣新電影代表人物。他的電影聚焦現代生活,自1982年為《光陰的故事》其中一段短片〈指望〉初執導筒以來,他冷冽而精準的都市觀察,使其作品被譽「台灣社會的手術刀」。他以《恐怖份子》(1986)、《青梅竹馬》(1985)等片冷眼看穿台灣都市的疏離和孤獨,剖析人複雜矛盾的情感,藉《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1991)從台灣歷史傷痛看人身處時代的困境,到《獨立時代》(1994)又一改嚴肅調性,以喜劇對道德失序的社會提出批判和省思。

楊德昌

楊德昌2007年因結腸癌病逝,享年59歲。在其最後一部作品《一一》(2000)中,他對生命意義的探索亦於此作達至巔峰。《一一》的劇情並不複雜,卻充滿了對日常衝突的細膩表達:台北一個三代同堂的中產家庭,婆婆中風昏迷,妻子日漸不堪重負,丈夫公司面臨危機又重遇舊情人;大女兒戀上鄰居的男友……一家表面平靜,內裡已波濤暗湧,小兒子拿起相機,為別人拍下他們自己看不到的後腦勺,或許人們永遠只知道一半的真相。

《一一》劇照

三代人各代表生命長河中的不同階段,以各自所面對的具體困境,表達對生死、家庭、親愛、自我的思索,語調委婉動人。楊德昌曾說:「爵士樂手在即興演奏前,總會低聲數著 ‘a one and a two and a… ’ 來定節奏,英文片名由此而來,表示片中內容並沒有緊張、沉重、或者壓迫感,生命的調子應該像一闋爵士樂曲。」

《一一》劇照

2000年,《一一》於康城影展斬獲最佳導演獎,同年獲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導演獎、紐約影評人協會獎與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外語片獎。2025年,《一一》載譽重返康城經典單元與全球影迷再會,亦將於7月31日在香港部分戲院重映。正如影片中那句、或許很多沒看過《一一》的讀者都有印象的台詞所言:「電影使我們的人生延長了三倍」,走進戲院,透過銀幕,感受那常常被我們拋至後腦勺之後,卻被楊德昌輕輕拾起的人生吧。

《一一》劇照

圖:安樂影片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李相怡

編輯推薦

37歲林書豪宣布退役 告別15年職業籃球生涯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莫迪: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正確選擇

抗戰勝利80周年|蔡若蓮發開學信:鼓勵學校安排紀念活動 傳承愛國精神

抗戰勝利80周年|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遺蹟百餘處 港澳地區有逾80處

文華東方晚餐騙案疑犯獲准保釋候查 疑事前已向店方預訂香檳

有片|落區遇106歲麻將高手 李家超:我同你可能係對手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