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放榜後絕大多數的「狀元」都選擇醫科。資料圖片

文:顧長風

大半個月前,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放榜,不出意外的絕大多數的「狀元」都選擇醫科。這屬於舊聞,本無甚可談,惟在7月29日,另一組數據出爐,香港差估署公布最新租金指數按月再升0.31%,連升7個月共升1.93%,創逾5年半新高,香港住宅租金依然位居全球前列,這反映了香港青年背上的住宅大山依舊掃之不去,最聰明的青年人自然會選擇最「穩陣」、最有機會負擔起房屋的選擇-醫科。青年選擇升學及就業大多以現實出發,尤其是香港最聰明的腦袋,自然也選擇醫科。

「狀元」們選擇醫科由來已久,已非近日才出現的趨勢,但在筆者讀書的年代,還沒有那麼壓倒性,今年16位學子榮登狀元寶座,其中10人選擇在香港修讀醫科,佔了60%左右。依稀記得當年「狀元」們約不足一半選擇醫科,另有一半選擇環球商業、法律,當年香港IPO市場異常蓬勃,尖子們的夢想都是進入投資銀行,及後一段時間才變成了醫科。

選擇醫科其實是個「保險」的選擇,法律、環球商業的就業環境與宏觀經濟有密切關係,在經濟壓力與不確定性加劇的當下,選醫意味着財務保障,成「保中產、保飯碗」的黃金鐵飯碗。

根據衞生署醫生薪酬表,其人工根據職級而有所不同,其中醫生 (MO) 起薪都有70,465元,顧問醫生 (Consultant) 更達17,9350港元;衞生署還常聘請合約醫生,其人工約為64,270港元至93,710元;兼職醫生的時薪則介於每小時416港元至506元,即使金融業的4萬至5萬元起薪,都難以與之匹敵。近年,香港就有智庫研究反映,一個小康的中產家庭,大概需要每月平均10萬元的家庭收入,才能維持體面的生活,包括負擔一個不錯的單位,擁有代步車輛。除了醫科畢業外,香港幾近沒有任何職業路徑,可提供這樣穩定的晉升途徑,以獲得每月約10萬元的家庭收入。

目前香港樓價雖然已自高位下跌3成,但租金卻節節上升,若高才通以及升學香港浪潮持續,香港樓價有所支撐,香港的社會經濟狀況基本面沒有改善。面對高樓價、租金的壓力下,香港尖子們選擇醫科的趨勢仍然不會改變。類似的形勢也出現在鄰近香港的台灣,尖子們同樣趨向選擇就業前景穩定、晉升路徑可見的半導體、醫學以及法律行業。

要改變年輕人的升學以及就業選擇,根本還是在經濟條件。到底是政府推動樓價、租金持續下跌,讓年輕人成為「中產」的壓力減輕?還是政府加速推動產業轉型,讓香港誕生更多好工作,讓年輕人選擇其他就業方向?

這兩個方向的都不容易,有些也並非政府主觀所能改變,需要市場因素配合。但可肯定的是,社會現實決定了香港醫院有最好的人才苗子,也讓香港擁有負盛名的醫療質素。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責編 | 韓進珞

編輯 | 子涵

編輯推薦

運輸署籲學生明日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聯合國秘書長:中方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

男司機昂船洲大橋跳橋 救起送院搶救不治 

周顯專欄丨日本天皇應否納妾?

也門胡塞武裝證實總理命喪以軍空襲 揚言報復警告外企撤離以色列

商務部:中方反對美國將出口管制工具化 將採措施維護企業正當權益

黃澤林第三圈打足五盤出局 美網神奇之旅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