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渾水
麥當勞傳出將會部署分階段出售旗下全港逾20個商舖物業的消息,當中涉及尖沙咀、銅鑼灣及旺角等黃金地段。
市場上不少人驚嘆,就連麥當勞也看淡香港的商舖市場。他們認為,理論上,實業店主對旗下店舖的黏性較高,未到最壞階段,也不會將業權出售,因此,麥當勞也沽貨的話,反映市場狀況真的非常惡劣。
對於這個說法,我一半同意。麥當勞的沽售行為,當然是看淡市場,但麥當勞對店舖的黏性很高,我卻非常不同意。
原因是,翻查紀錄,麥當勞其實一直是炒舖高手,它的經營模式中,其實炒作房地產一直佔了收入很大部分。
由於麥當勞產品標準化,亦有多年歷史,品牌深入民心,在世界各地,很多人一聽到有機會加盟麥當勞,便很踴躍參與投資。
麥當勞約95%的餐廳由加盟店主經營,只有極少數是由它直接經營。而在香港情況較為特殊,經營的實體是中信股份、凱雷投資集團和麥當勞組成的合資公司。
要知道,利用加盟店方式擴張,是最快將生意規模做大的方法。內地的連鎖手搖飲品店蜜雪冰城,也是用這個方法擴張,令到公司的分店數目去到數萬間。單憑老闆直接經營,遠不能達到這個數字,麥當勞的情況也是一樣。
此外,透過加盟模式,麥當勞能將餐廳運營的風險,轉移給加盟店主,風險降低了,擴張的步伐便能加快。在2024年,麥當勞的加盟店銷售總額達1,209.33億美元,利潤佔總餐廳利潤的90%。
然而,麥當勞經營的奧妙之處,是它在經營的店舖當中,有45%是麥當勞自己擁有。這個經營策略,起源於其第一任總裁兼CEO,Harry Sonneborn,他認為公司的核心業務,不應該是賣漢堡,而是經營地產。
他建立了名為「Franchise Realty Corporation」的發展方向,管理層負責購買土地,並將其租賃給加盟店主,為全球擴張奠定基礎,亦解決了早期的現金流問題。
麥當勞將旗下商舖、土地租賃給加盟商時,通常租金都會比市價高。這樣一來,令到麥當勞除了可以賺取經營盈利之外,還能確保旗下店舖有穩定的租賃需求。同時,亦能因為租金比市價高,也能提升租金收入和物業價值。
自此,麥當勞便靠着這個經營模式,分店開完一間再一間,雄霸全球,分店數目去到今天已經超過43,000間。
總結是,麥當勞的炒舖能力極強,而它的經營模式,亦助長了它的炒舖能力,兩者有協同效應,而且它是全球性企業,亦是美國軟實力的象徵。曾經有段時間,它與可口可樂、瑪麗蓮夢露並列美國三大軟實力象徵,前兩者今天地位仍在,絕對是Tier 0的存在級別!
作者簡介:
畢業後在法資行從事基金工作,大半年後裸辭全職位投資殼股市場和跑Deal。24歲成為全港最年輕的上市公司執行董事。著有《殼股財技》。
FB: https://www.facebook.com/muddywaterfinance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uddydirtywater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muddywaterreadings
YT: https://youtube.com/@muddydirtywater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星島
編輯推薦
渾水專欄丨緬甸稀土與特朗普「商業外交」的實踐
周顯專欄丨打仗先死良家子
十一少丨銀行股恒生東亞壞賬顯著 地方智慧表現遜環球金融
徐風專欄丨内卷不停 京東美團少碰為妙
工商舖HighTea丨街知巷聞:彌敦道(有片)
耀才專論丨尋找AH差價收窄股份 平保有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