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小淑
前不久頂着高溫酷熱返了趟老家。一番路途周折,到家已是華燈初上。大地褪去了白天的燥熱,只剩下陣陣蟬鳴。也許是叫了一整天的緣故,這聲音略帶嘶啞。聽着久違的蟬聲,一股別樣的滋味湧上心頭。
就像迎春花之於春天、紅葉之於秋天、雪花之於冬天一樣,蟬鳴是夏天的一個標誌。我喜歡聽蟬,談不上特殊原因,純粹是覺得這叫聲中帶了種樸素市井的生活氣息。記憶裡,小時候只要一到夏天,爺爺便會從市場上買了知了帶回來,然後掛在窗欞上。而我就會搬個板凳坐於窗下,一邊聽着牠的叫聲,一邊靜靜發呆。有時還會把吃的西瓜、毛豆分牠一些。那時的夏天也不像現在這麼熱。沒有空調,到了夜裡,就搬張板凳到天井裡乘涼。微風吹拂,聽着蟬聲,再吃上泡在井水裡的西瓜,入口涼絲絲,解暑又沁人心脾。難怪羅大佑《童年》裡的第一句就是:「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着夏天。」這神筆,好似信手拈來。試想,誰的童年耳邊不曾蟬鳴縈繞?
長大後,不知是因為居住的地方周圍樓房林立,還是因為繁忙的世俗事務,漸漸地不再特意去注意蟬鳴。此趟返鄉,突然間,聽到這熟悉的聲音,親切又如夢如幻。索性閉上眼,聽蟬鳴,感受風吹過的聲音,好像又回到了記憶裡的某個愜意夏日。王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所透出的禪意,大抵也在此刻具象化了。
其實古人偏愛蟬的也不少。在白居易筆下,「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蟬是化不開的鄉愁。對虞世南而言,「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是高潔品格的象徵。我等普通人不及詩人「形而上」,只是想到蟬的一生短暫而卑微,待秋風一起,掉落樹底、零落成泥,一次生命的輪迴就這樣結束了。
圖:unsplash
編輯推薦
陸小淑專欄|七歲樂團
陸小淑專欄|坂本龍一書單
陸小淑專欄|書店偶感
陸小淑專欄|淺談葉靈鳳寫吃
陸小淑專欄|荔枝嘗鮮時
快樂生活學|從一座小便池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