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灼祥
2025年書展,我人在不香港,沒法去會展看看今年的新書會否帶來意外驚喜。BM出版社負責人林道群傳來趙越勝的兩部著作:《自願的奴役與自由的靈魂》與《荒誕的世界與反叛的智者》。我剛剛看過《精神漫遊》與《燃燈者》,意猶未盡,遂WhatsApp林道群,請他把BM出版趙越勝的作品留着,日後到取再付款。
2025年書展中趙越勝的兩部著作:BM出版的《荒誕的世界與反叛的智者》,《自由的奴役與自由的靈魂》。
《燃燈者》所講述的,是發生在過去近半個世紀的人和事。翻開每一頁都給人時間消逝之感,主角與作者的人生也隨之起了無法預測的變化。書中的主角,有的已告別人間,有的已不再年輕(包括作者在內)。但當年的「燃燈者」影響力仍在。作者捕捉下來的,不光是歲月有情的難忘時刻,還道出人生在世,沒有比遇到良師好友更幸運、更好的事了。
趙越勝在〈跋〉說:「佛家常以燈喻指明破暗,以宣佛法,故《五燈會元》中說『是知燈者,破愚暗以明斯道』。而燃燈者,即指明破暗之人。」
趙越勝就遇上了良師,周輔成教授對他的提點讓他一生受用。輔成先生指出,「讀書思考就是為了提醒自己不要淪為奴隸而不知。」「自由與博愛的乳汁才能養育高貴的人格與優雅的心靈。」
在《燃燈者》中,趙越勝有一段文字談及輔成先生:「淡泊雍容,來自浩然之氣的涵養,來自古卷青燈的陶冶,來自『大道如砥』、『德不孤,必有鄰』的信念。」
趙越勝最愛與老師一起到北大圖書館查看資料,然後一起出外吃晚飯。1981年初春,他們來到景山西街的一間粵菜館想試吃粵菜。「菜單上多為五元至十五一道菜,貴得離譜。」遂過門不入。
唐君毅辭世而去,周輔成在紀會上發言:「唐先生對人類,愛其生,悲其苦,一生依靠一隻手,一支筆表達他的善意。」
趙越勝說:「我想這正是先生夫子自道。」
周輔成
另一位「燃燈者」是趙越勝的同輩唐克。他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第一個向趙越勝推介西方流行歌曲的先導者,從這位反叛青年口中,趙越勝知道了Beatles的歌曲,真是魅力沒法擋。
唐克年輕時愛彈結他、留長頭髮。愛「生活在別處」。「嚮往着『巴黎』,宛如一朵灰色的玫瑰,在雨中盛開。」
他們抓準機會看西方經典電影,包括《戰艦波將金號》、《偷自行車的人》。有些電影唐克只聽過、沒看過,「也會讓他興奮」。趙越勝說:「他的聽有一種天然指向,他有興趣去聽的東西一定和人類精神的拓展有關。」
唐克是趙越勝認識的第一個back packer。唐克帶着簡單衣物、少許金錢,在國內「浪跡天涯」。「沿途多半靠混車、蹭票、扒車而行。他在寶鷄曾上一煤車,半夜幾乎凍死。時常餓肚子,但總有好心人幫忙,或請飯、或留宿。」這樣的人生取向,讓趙越勝看到,人也可以這樣活得很精彩。
趙越勝與唐克在法國蒙馬特見面,一位是學者,另一位是遊客。再沒有「浪跡天涯」這回事了。
來到2003年,趙越勝以「學者」身份定居巴黎。而唐克則以遊客身份來巴黎探望好友。他們在蒙馬特喝酒,離去的時候,唐克把桌上的墊紙帶走:「唐克把墊紙折好,一折又一折,像在折起他的青春、折起他流逝的年華。」
圖:作者提供、清華校友總會、Wikimedia Commons
編輯推薦
祥看|若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去咖啡館的途中
祥看|冬日校園圖書館,寧靜的黃昏時光
祥看|在活力Chatswood行街覓食:生命體驗比身外物更重要
祥看|憶鄭愁予:遠去的先是風帆聲,然後是馬蹄聲
祥看|熊與魚,二者皆可兼得
快樂生活學|從一座小便池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