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由香港動漫畫聯會主辦,文創產業發展處為主要贊助的「第二十屆國際漫畫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mic Artist Conference,簡稱ICC)於7月24日至25日一連兩天假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揭幕。這也是香港繼2013年主辦「第十四屆國際漫畫家大會」後,再度擔任ICC的主辦城市。來自11個國家及地區的漫畫行業相關人士齊聚一堂,探索數碼時代中,漫畫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今屆大會的主題為「全球漫畫新浪潮:與新世代的共鳴」,7月24日下午,來自亞洲6個國家及地區的8位漫畫家、出版人與漫畫研究者在主題下交流討論,分享漫畫創作經驗及對行業現狀的觀察。

「全球漫畫新浪潮:與新世代的共鳴」專題討論與會嘉賓合影

倉田芳美:畫了50年,還會繼續畫下去

時年71歲的日本漫畫家倉田芳美以「AI輔助漫畫創作的現況與挑戰:在實驗中前行」為題,向與會者講述了自己的漫畫人生。他提到自己在青少年時就喜愛看漫畫刊物,被有趣的故事和高超的技巧打動,從而向諸位前輩學習,最終成為漫畫家。現在,他依然以傳統的紙筆繪製方式創作漫畫,並在現場展示手繪作品。不過兩年前,他開始學習在創作中使用AI,將原稿電子化,命令程序上色完成。

倉田芳美

倉田芳美表示,原稿對漫畫家而言很重要,但紙本原稿不易保存,因而日本國內有相當多的藝術機構會協助儲存原稿。他簡單介紹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石之森萬畫館與橫手市增田漫畫美術館的漫畫原稿復原、保存研究工作。在分享會最後,倉田芳美說「用自己的方式創造世界」是他畫漫畫的初心,他已經畫了50年,但還會繼續畫下去,並與更多人形成連結,共同交流。他認為只要漫畫家身體還健康,創作就沒有上限。

京都國際漫畫博物館

金童話:危機與機遇並存

韓國漫畫家金童話則以「漫畫的繁榮與危機」為題,探討國家政治、經濟環境對漫畫發展的影響。金童話舉例加以說明:美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方,漫畫中多見超級英雄形象;日本戰敗後亟需復甦經濟,發展科技,故而《小飛俠阿童木》的機器人形象廣受歡迎。而韓國經歷了30年的軍政府統治時期,漫畫須經審查才能出版,這些審查細化程度極高,甚至對漫畫角色使用的武器都有規定,以人類為主角的漫畫也更容易受到審查,很多漫畫家改為創作以動物為主角的漫畫。

金童話

直至90年代,軍政府統治結束,韓國漫畫才迎來真正的黃金時代。金童話分享,韓國現在也有自己的網絡漫畫平台,分銷與閱讀漫畫變成相當便捷的事。隨著AI等科技工具的發展,數以億計的業餘作者都能創作漫畫了,這對傳統的漫畫行業造成了衝擊,金童話由此發問:是否要重新審視漫畫創作的性質呢?他認為這樣的危機也意味著機遇。

孫立軍:生命力是行業發展之必需

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動畫研究院院長孫立軍以「漫畫的密碼」為題,分享他心中漫畫家成功所需要的質素。他認為漫畫其實沒有密碼, 每個人都可以是漫畫家,都可以用漫畫表現自己的生活,他亦表示漫畫的形式、功能可以很多元,譬如用漫畫去支持公益活動,他因而鼓勵漫畫家大膽探索,讓漫畫的生命無限發展;而漫畫家有所成就的第二個要素,是對漫畫發自內心的熱愛,他希望從業者不要被技法和環境束縛,導致思維的僵化;第三個要素,是漫畫家需找到自己的風格,他以內地的荒誕派水墨畫展為例,指出漫畫家不應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第四,漫畫先要能打動作者自己,才能打動別人;最後,孫立軍認為漫畫家應當多多嘗試,大膽使用AI探索創作可能。

孫立軍

周文鵬:現在的漫畫讀者,越來越不重視劇情了?

來自台灣中原大學的漫畫研究者周文鵬以「需求重構:當代漫畫讀者的解離式接受」為題分享,指出如今觀眾對漫畫的需求和以往大不相同,這會推動漫畫創作形態的進一步改變。


周文鵬

周文鵬表示,我們熟悉的IP化基本遵循角色經濟的邏輯:讀者從故事劇情中提取角色人格,在連載過程中共享角色成長經歷,最終視這些角色為親友,願意為之買單。然而,過去的讀者看到角色行為脫離邏輯,會有出戲之感,難以接受角色,但現在的讀者會自動用標籤解釋角色的行為,比如一個搞笑角色怎麼無厘頭都可以,一個「重力系」(形容某個角色懷著相當沉重的感情)角色怎麼偏執都可以,他以近年大熱的動畫《BanG Dream! It's MyGo!!!!!》與《BanG Dream! Ave Mujica》為例,說明讀者/觀眾比起關注角色的行為和情感邏輯,更關注角色人設與和互動關係。

《BanG Dream! Ave Mujica》劇照

周文鵬還提到,對漫畫的感受是一件和體感密切相關的事。在閱讀成冊的紙本漫畫時,翻頁、換書都會對閱讀節奏產生影響,讀者對漫畫的記憶錨點,往往與話/回/冊的出版分隔有關,讀書能很容易地說出哪一話劇情崩壞,哪一話是高潮,這也需要作者更謹慎地對待情節。然而電子閱讀時代,尤其在條漫盛行之後,缺少了紙本閱讀體感的讀者會更難形成記憶錨點,條漫因此也不適合多線程敘事,故而市面上會出現更多單線程、第一人稱的作品。

現在的你,還執著於集齊連載單行本嗎?

在分享中,周文鵬總結受眾閱讀漫畫時的需求轉型,並預測未來漫畫的發展趨勢:依舊追求劇情的讀者會轉向遊戲,追求角色陪伴感的讀者會轉向Vtuber。但他表示,這樣的變遷可能也是新的創作概念,在漫畫世界裡,讀者與作者應理解當代趨勢,「雅俗共賞」。

根據《孤獨搖滾》的例子,當代讀者在作品中找到角色與自己的相似/共鳴之處,就會很容易愛上角色。

饒正漢:IP乃公司運營與創作的核心

馬來西亞角川平方集團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饒正漢以「角川平方在漫畫市場上的角色、戰略布局與發展」為題演講,從出版、行銷方的角度,討論企業與創作者該如何應對AI與IP化的浪潮。角川平方是馬來西亞最大的漫畫出版社之一,在兒童漫畫領域優勢突出。根據馬來西亞社會的族群多元特點,他們的出版物涉及英語、馬來語、華語等多個語種,亦取得日本、台灣的漫畫授權。他們與國家機構、海外企業積極合作,為創作者搭建平台,亦完成IP的市場循環。

饒正漢

饒正漢認為,IP是公司和創作者的核心,它承載了整個公司變現與未來成長的可能性。讓一個故事及故事中的角色受人喜愛,這一關鍵並非有了AI創作的畫面就可以解決。更重要的是,創作者要知道如何在作品中注入自己的理念。

本地漫畫生態探討:港漫進入新篇章,如何翻到這一頁?

「全球漫畫新浪潮:與新世代的共鳴」的最後環節,乃香港漫畫專題討論「港漫新篇章」。在香港動漫業及文化協會秘書長盧志英的主持下,香港漫畫家鄺志傑、曾偉文(Man 僧)與 蘇頌文(Pen So)就個人創作經歷及港漫的當下生態展開交流。

鄺志傑分享了自己通過參與政府資助項目與國際活動,得到更多作品發表機會的經驗。在海外取得成績後,便能接續上本土的官方、商業資源,最終成為全職連載漫畫家。如鄺志傑自己就受邀為黃易武俠小說《覆雨翻雲》擔任漫畫改編主筆。他認為現如今的漫畫家要自己多多宣傳,多與KOL、媒體接觸。

鄺志傑

曾偉文指出現在的讀者一定是通過數碼產品接觸漫畫,但港漫缺少app之類面向大眾的渠道。以至於即使漫畫家取得大獎,接受訪問,依然同年青讀者脫節。同時如今全世界的漫畫創作風格已被日漫統一,當代港漫難以找到一個名目吸引讀者。或許港漫還能通過動畫化、同Youtuber合作推廣宣傳,但的確無法再現紙本閱讀時代的輝煌。他希望出現一個動畫、漫畫產業的建構者來振興業界。

曾偉文

蘇頌文表示,相較於動畫、電影、遊戲,漫畫的靜態與缺少互動性等特點,已有些難以適應當代青少年的文娛產品消費偏好。故而他提到,港漫本身也需要進行革新,譬如在劇情設置上加入互動元素,讓讀者參與至情節發展中;亦可以在作品設計上下功夫,針對讀者「買實體書是為了收藏」的心理,打造裝幀精美、內容優質的精品化漫畫。

蘇頌文

圖:橙新聞、豆瓣、Wikimeida Commons

責編 | 羅茜

編輯 | 李相怡

編輯推薦

37歲林書豪宣布退役 告別15年職業籃球生涯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莫迪: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正確選擇

抗戰勝利80周年|蔡若蓮發開學信:鼓勵學校安排紀念活動 傳承愛國精神

抗戰勝利80周年|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遺蹟百餘處 港澳地區有逾80處

文華東方晚餐騙案疑犯獲准保釋候查 疑事前已向店方預訂香檳

有片|落區遇106歲麻將高手 李家超:我同你可能係對手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