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少
中央政府推行的「反內卷」政策,A股市場也有些起色,與疲弱的宏觀經濟數據形成鮮明對比,到底是背馳,抑或是「股市比實體經濟走快半年」的傳統智慧正在應驗,背後的市場邏輯是什麼?
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指出,市場情緒指標在一周內飆升逾十個百分點,達到90%的高位,A股及創業板成交量顯著放大,同時「南下資金」亦呈大規模淨流入趨勢,單周淨流入額達21億美元。
市場普遍將此歸因於兩大宏觀敘事:其一,中美高層預備重啟經貿談判,為雙邊關係帶來緩和預期;其二,中央政府頒布「反內卷」指導意見,旨在整治長期困擾市場的惡性競爭,當中覆蓋範圍甚廣,從競爭異常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到深陷補貼戰的餐飲外送平台,進而擴展至石化、有色金屬、建材等十個關鍵領域,乃至煤炭的過度開採亦被納入監管。
「反內卷」的政策旨在普惠全民的產業升級,抑或只是利益重分配,就要懂得分析贏家和輸家。顯而易見的是,在價格戰中被淘汰與規模優勢的企業,而普通消費者未來可能須重新適應市場和消費行為。
這一次的市場調整背後邏輯可能是:由政府協助規範市場格局,確保重點企業的生存與利潤空間。對於企業而言,這無異於可以擺脫殘酷的價格戰,直接轉化為更高的議價權和穩定的發展預期。因此,市場的狂歡,不僅對整體經濟復甦的預期,也是對企業未來盈利能力的直接押注。
不過,要留意的是,有分析員提到「股市熱情與宏觀數據形成對比」,說話背後,亦要面對多個問題,比如消費意願低迷、通縮壓力持續、房產市場疲弱。就算今次政府介入緩和生產者之間的內耗,如無法創造新的需求來購買其產品,也是食不果腹。因為中國宏觀環境的挑戰依舊嚴峻。
幾年前,外部需求能有效吸納中國的龐大產能。如今,外部需求疲弱,內部需求的核心引擎也稍為停滯,因此同樣的政策藥方會達到什麼效果還有待觀察。
需要留意的是,若市場群體普遍將MSCI中國指數的盈利增長預測,上調至過高水平,則可能意味著市場已對政策刺激產生路徑依賴,未來需要更強的樂觀預期才能維持熱度。但那一刻,將是市場情緒的頂點,亦是潛在風險最高的時刻。
作者簡介:
十一少。財經專欄作家。活躍於紙醉金迷的中環,頻繁穿梭內地與香港,游走財金、科網、公關、傳媒界之間,深信金錢不會說謊,擅長把公司、人物、政策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寫出來。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視覺中國
編輯推薦
渾水專欄丨緬甸稀土與特朗普「商業外交」的實踐
周顯專欄丨打仗先死良家子
十一少丨銀行股恒生東亞壞賬顯著 地方智慧表現遜環球金融
徐風專欄丨内卷不停 京東美團少碰為妙
工商舖HighTea丨街知巷聞:彌敦道(有片)
耀才專論丨尋找AH差價收窄股份 平保有望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