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煒舜

彈歌(1)

斷竹(2)。續竹(3)。

飛土(4),逐宍(5)。

註釋

 (1)此詩出自東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陰謀外傳》,又稱〈作彈歌〉或〈斷竹歌〉。彈,音但,daan6(粵),dàn(普),亦即彈弓,一種利用彈力發射的古老武器。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向楚國的射箭能手陳音詢問射擊的道理。陳音解釋弓弩皆起源於遠古時期的孝子發明的彈弓。先民生活簡樸,物資匱乏,人死後也只能以白茅裹尸,橫放於荒野。而孝子不忍心見父母淪為禽鳥與野獸的食物,因此製作彈弓來抗擊鳥獸,守衛至親的肉身。也有學者認為,這首口頭創作的〈彈歌〉展現了先民製作工具到進行狩獵的全過程。

(2)斷竹:砍伐竹子。

(3)續竹:指用野藤之類的韌性植物連接竹片兩端,製成彈弓。

(4)飛:發射。土:這裡指泥制彈丸。

(5)逐:追逐,獵取。宍,音肉,juk6(粵),ròu(普);「肉」之古體,泛指鳥獸。

初民時期產生的歌謠,今已百不存一,不過在《吳越春秋》中還能找到一處例外。越王勾踐與楚國射手陳音交談,陳音徵引一首〈彈歌〉:

斷竹。續竹。

飛土,逐宍。

《文心雕龍》云:「黃歌斷竹,質之至也。」又云:「斷竹黃歌。乃二言之始。」認為這首詩產生於古老的軒轅時代,且每句兩字,極為質樸簡單。

「斷竹」、「續竹」,就是把竹子砍斷後重新接續,製成彈弓。「飛土」的「土」,指的是土製的彈丸。「宍」是「肉」的古字,「逐宍」指追逐鳥獸。有學者將詩旨解釋成狩獵,恐怕未必。陳音說彈弓是遠古孝子所發明的──在那個時代,人死後只用白茅包裹遺體,棄置荒野,並無進一步埋葬程序。遺體自然會引來鳥獸爭食,孝子於心不忍,才發明彈弓驅逐鳥獸。

這不由得讓人想起《孟子.滕文公上》的一段相關記載:上古先民不埋葬父母,父母死了,就抬着扔到山溝中。過了一段日子再經過那裡,發現親人的遺體被狐狸撕咬、被蒼蠅蚊子咀吮。那人不禁額頭上冒出了汗,斜着眼睛,不敢正視,充滿悔恨。於是他回家取了籮筐鏟子,把遺體埋了。

孟子認為喪葬的起源,正是出於人類對死者的親愛孝敬之心。可以想見陳音所描述的,乃是喪禮剛剛出現的洪荒時代。縱使葬儀尚未發明,當時人們卻已有孝敬之心,才會製造彈弓來驅趕鳥獸,避免親人遺體遭到傷害。不僅如此,《說文解字》也指出「弔」字為「問終」之義,此字從人從弓,意指哪家有人去世,親友會陪同孝子一起持弓驅禽,順便加以安慰。

由此可見,〈彈歌〉保存了珍貴的文學、社會學、人類學史料,詩中所描繪的洪荒而具有人情味的世界,是從未經歷過那個年代的後人難以偽造的。

(古逸詩析註系列.信仰編之一)

重溫:為政編:康衢謠〉、〈堯命舜辭〉、〈南風歌〉、〈元首歌〉、〈卿雲歌〉、〈夏諺〉〈祈招詩〉、〈夏民歌〉、〈白水詩〉、〈暇豫歌〉、〈龍蛇歌〉〈子產誦〉、〈鴝鵒謠〉、〈去魯歌〉、〈接輿歌、〈窮劫曲、〈易水歌

圖:unsplash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謝不尤

編輯推薦

運輸署籲學生明日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聯合國秘書長:中方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核心作用

男司機昂船洲大橋跳橋 救起送院搶救不治 

周顯專欄丨日本天皇應否納妾?

也門胡塞武裝證實總理命喪以軍空襲 揚言報復警告外企撤離以色列

商務部:中方反對美國將出口管制工具化 將採措施維護企業正當權益

黃澤林第三圈打足五盤出局 美網神奇之旅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