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論及中國現當代文學,魯迅與張愛玲是繞不過的兩個作家:一位憂國憂民,深刻地書寫了「國民性」之弊病,被譽為革命導師;另一位無心政局,只是細膩地演繹兩性間最幽微的權力戰爭,透視日常生活中人性不可言說之處。兩人風格迥異,在歷史中也並無交集,討論他們的聯繫,會否成為切入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獨到視角?7月18日下午,2025年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系列」邀著名學者李歐梵與許子東來到會展中心,展開一場題為「從魯迅到張愛玲」的對談,跨越百年時空,回顧兩位文學家的抉擇與對話。 

「從魯迅到張愛玲」對談現場

交匯於香港的文學足跡                               

魯迅與張愛玲都與香港頗有淵源,他們在香港的活動,在這座城市的「文學地圖」上留下了重要地標。李歐梵指出,兩人來到香港都並非自願,但這或許也是香港之特殊的體現。

青少年時期的張愛玲曾來香港求學,上世紀50年代,她亦在赴美之前於香港居住了一段時間,期間創作了不少電影劇本與小說。她的摯友(宋淇、鄺美文夫婦)亦住在香港。張愛玲在香港的生活痕跡於她的小說、散文中歷歷可見,比如《傾城之戀》的很大一部分情節發生在淺水灣,她也在散文〈重訪邊城〉中寫到自己在石板街附近買布的經歷。

張愛玲

魯迅則並不喜歡香港。他在來港途中遭到警察勒索,也並不滿意街邊行人都滿口英文,他眼中的香港僅僅是殖民地。但魯迅本人也受到了香港的牽引,並在這裡發表了兩場重要演講——《無聲的中國》與《老調子已經唱完》以喚醒國人。李歐梵由此發問:不喜歡香港的魯迅是否也需要香港?就像張愛玲是否也需要上海?

李歐梵

兩種偉大:孤獨的超人與永恆的婦人

談到為何要將魯迅與張愛玲在是次講座的題目中並置,許子東表示,魯迅的偉大毋庸置疑,他對時代弊病的尖銳指陳,直到現在都並不過時,與魯迅時代相近的作家,包括茅盾、老舍、巴金、沈從文,都是他「憂國憂民」的同路人,在許子東看來,他們都不遜色於張愛玲,然而今日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張愛玲卻得到了比這些作家更廣泛的關注。許子東曾用一句詩意的話解釋這種現象:魯迅是一座山,後面的山都不比他高,但張愛玲是一條河。

許子東

許子東續指出,魯迅的文章直面時代,是關注歷史的「宏大敘事」,但張愛玲則在〈自己的文章〉一文中解釋過自己的文學抉擇:「我發現弄文學的人向來是注重人生飛揚的一面,而忽視人生安穩的一面。其實,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她以細膩而充滿關切的筆觸書寫民眾最平凡的衣、食、住、行,只因在她看來,這種歌詠安穩生活的「婦人性」,恰恰是超越時代的永恆存在。

張愛玲

在張愛玲的論述中,與「婦人」相對的是「超人」,魯迅一度渴望成為超人。李歐梵從魯迅與世界文學的關聯切入,展現他自青年以來的寫作理想。魯迅二十六歲時撰寫《摩羅詩力說》一文,梳理歐洲浪漫主義作家作品,構建他自己的浪漫主義文學系譜,主要是為了宣揚浪漫主義文學的功用——它能使人如著魔般地振奮、投入,這也是革命所需要的情感動力。故而他尤其崇拜英國詩人拜倫勇敢正義、打倒一切的英雄氣質。

「從魯迅到張愛玲」對談現場

在20年代,魯迅亦與周作人編撰《域外小說集》,譯介大量國外文學作品,意欲在世界文學的版圖中革新中國文學,並改造「國民性」,但這些努力一度呼應寥寥,他亦見證了革命的複雜情態,頗感挫敗,甚至於在五四運動開始時,魯迅的心情非常孤獨。

談到張愛玲對「婦人性」的書寫,李歐梵認為這是一種比較悲觀的語調:亂世之際,個體力量微薄,可是個體依然要生存,依然要在日常生活中保護自己為人的利益與尊嚴。故而在李歐梵看來,魯迅無疑是偉大的作家,張愛玲不像魯迅,卻有另一套偉大的人文主義方法。他尤其讚賞張愛玲寫香港陷落的散文〈燼餘錄〉,認為這是天下第一的好散文。

李歐梵為到場觀眾簽書

與時代牽係的文本對話

在講座中,許子東引用大量文本,帶領現場觀眾感受魯迅與張愛玲的聯繫。他認為兩人的作品實際構成一種對話關係。

譬如魯迅《吶喊》自序中著名的鐵屋子之喻:當人們在鐵屋中將要悶死之際,大聲喊醒他們,是否只能徒增痛苦?魯迅表示:「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這也是他彼時「文學救國」的複雜心境寫照。

魯迅在北平演講

張愛玲卻對吶喊這一行為/欲求保持距離,在〈談音樂〉一文中,她如是寫道:「大規模的交響樂自然又不同,那是浩浩蕩蕩五四運動一般沖了來,把每一個人的聲音都變成了它的聲音,前後左右呼嘯嘁嚓的都是自己的聲音,人一開口就震驚於自己的聲音的深宏遠大;又像在初睡醒的時候聽見人向你說話,不大知道是自己說的還是人家說的,感到模糊的恐怖。」

許子東為到場觀眾簽書

又譬如兩人都寫到民眾的互相侮辱與損害。魯迅在〈燈下漫筆〉中談到封建等級制度,總是上一層的凌虐下一層的,到了最底層的受害者,也可以凌虐「比他更卑的妻,更弱的子」,沒有一代能逃脫此種思維。張愛玲小說《金鎖記》亦描寫了一位在夫家、娘家都飽受欺凌的女性金鎖,然而當她成為一個家庭的女主人後,卻又來欺凌自己的子輩。兩人都探索了當時中國的諸多病症與人性深淵。

推薦閱讀

《此中三昧費思量——李歐梵香港論集》

作者:李歐梵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細讀張愛玲》(張愛玲逝世30週年紀念版)

作者:許子東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重讀魯迅》

作者:許子東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

圖:橙新聞、Wikimedia Commons

責編 | 米婭

編輯 | 李相怡

編輯推薦

37歲林書豪宣布退役 告別15年職業籃球生涯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莫迪: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正確選擇

抗戰勝利80周年|蔡若蓮發開學信:鼓勵學校安排紀念活動 傳承愛國精神

抗戰勝利80周年|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遺蹟百餘處 港澳地區有逾80處

文華東方晚餐騙案疑犯獲准保釋候查 疑事前已向店方預訂香檳

有片|落區遇106歲麻將高手 李家超:我同你可能係對手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