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站救助的雪豹。
【橙訊】7月17日,「探訪秘境 綻放世界」香港媒體祁連山國家公園(候選區)青海片區主題行活動走進全國唯一建在國家公園內的野生動物救護機構——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站。
救護站救助的黑頸鶴
作為我國唯一建在國家公園內的野生動物救護機構,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站位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阿柔鄉境內,海拔近3000米。自2020年8月初步建成、2022年7月正式運行以來,這裡已成為青藏高原瀕危野生動物的生命驛站。
救護站救助的雪豹正舔舐爪子
「今年1月,我們救助了一隻老年雪豹。它因上犬齒脫落、嚴重營養不良和長期未進食導致身體虛弱,目前在站內接受精心照料。」據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站長馬存新介紹,這隻雪豹於2025年1月16日在祁連縣被發現,當時它精神狀態欠佳、行動遲緩,現在救護站為它建立了獨立「套房」,依靠投餵維持生存,基本過上了「養老」生活。
野生動物救護繁育站站長馬存新
救護站救助的赤狐
「大自然才是他們的家。」馬存新表示,除了給不適合回歸野外的動物養老送終外,該救助站亦有一系列康復方案助力迷失動物重返家園。
據了解,救護站的每隻動物抵達後均需要接受體檢、建檔,並制定個性化康複方案。2024年,一隻腿部被鐵絲網深纏的馬鹿經數小時手術解困後成功放歸;2023年9月,5隻猛禽(2隻大鵟、3隻紅隼)騰空而起,佩戴的衛星追蹤器傳回首批數據——這是救護站首次通過科技手段監測放歸動物,填補了猛禽遷徙生態研究的空白。
救護站救助的藏原羚
為提升放歸成功率,救護站專門流轉400畝高山草場作為野化訓練基地。在這裡,動物們重新學習捕獵、避險等生存技能,工作人員通過隱蔽觀察評估其適應力。
自2022年7月正式投入運行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救護站累計救助收容野生動物36種211隻,包括獸類81隻,鳥類129隻,兩爬1隻,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0種(荒漠貓、白唇鹿、黑頸鶴、禿鷲、藏野驢、獵隼、黑鸛、雪豹、草原雕、馬麝),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7種(兔猻、藏原羚、岩羊、馬鹿、雕鴞等),成功放歸17種43隻,站內現收容管理21種52隻。
救護站救助的馬鹿
除野生動物救護站救護人員的努力外,祁連山國家公園中巡護人員們的生態保護工作亦不可忽視。
青陽溝管護站地處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核心區域,這裡是中國西部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黃河流域水源產流地,擁有極其珍貴的冰川、森林、草原等復合生態系統。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陽溝管護站活躍著一支特殊的生態管護隊伍——青陽溝女子管護隊。這支由32名當地藏族牧民女性組成的隊伍,平均海拔3100米、管護面積達15874.2公頃的青陽溝、阿柔、日旭三個片區。
青陽溝女子管護隊
她們中年齡最大的50歲,年紀最小的僅24歲,既有像楊毛措這樣擁有14年林業經驗的「大姐」,也有像張麗萍這樣堅守崗位12年的骨幹。
她們被隨機分配到青陽溝,工作內容包括入戶宣傳、森林草原防火、病蟲害防治、人員流動信息收集、野生動物保護救助等方方面面。
隊員們使用無人機進行巡護工作。
「女性從事這樣的工作,跟男性相比,是會更難一點,但我們也是真的熱愛,這也是我們的責任,從未想過放棄。」隊員張麗萍代表女子關護隊向採訪團一行說到。
隊員楊毛措則回憶,去年冬天在偏遠的大拉洞(距站40公里,無信號)巡護時,車輛陷入冰窟,她們在嚴寒中掙扎了5個小時才脫困求援,「那天晚上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面對野生動物增多帶來的潛在威脅,她們堅持結伴而行,互相扶持,穿越陡坡雪水、密林荊棘,查看林木生長、防治病蟲害,排查火災隱患。
此外,許多隊員是年輕母親,孩子年幼無人照看,她們便帶著孩子一起巡山。隊員忠可措的孩子小扎西,從不到一歲起便跟隨母親上山,4歲才「下山」上學。巡山途中,小扎西會主動撿拾垃圾交給母親,證明生態保護的種子已悄然在下一代心中生根發芽。
隊員們進行現場勘察
隊員們騎馬巡護
青陽溝管護站始建於2016年,2019年管護站改擴建後工作環境得到顯著改善。女子管護隊員們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貢獻,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2021年,青陽溝女子管護隊被光榮地評為「全國三八紅旗先進集體」。
責編 | 李永康
編輯 | 柏源
編輯推薦
首屆亞洲百人可持續農食發展論壇成功舉辦 打造香港區域食品貿易中心
政青舉辦「愛我中華」香港-青海青年交流團 領略青海多領域成就傳承紅色基因
楊政龍: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立 強化港澳青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使命
全運會|「全運啟航躍動全城」無人機足球亮相西九龍站 科技體育助力粵港澳青年交流體驗
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 中國歷史進校區:訪昂船洲軍營展覽館
李家超:閩港兩地優勢互補 定會為國家貢獻更多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