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龍鼓灘填海和屯門西地區的發展建議文件。
【橙訊】當局早前向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有關龍鼓灘填海和屯門西地區的發展建議文件。發展局常任秘書長何佩玲表示,屯門西地區將不會發展住宅。
根據文件顯示,當局建議在「龍鼓灘/屯門西」提供總面積約301公頃的新發展土地,當中包括透過近岸填海造地約190公頃,當中約145公頃位於龍鼓灘及約45公頃位於屯門西,以及改造約111公頃的現有土地,並建議以「智綠產業港」作為發展定位,主力發展四個具增長潛力的核心產業,分別是綠色/新能源、先進建造業、循環經濟和現代物流業/內河碼頭。
當局建議透過填海造地約190公頃,當中龍鼓灘會填海約145公頃。
當局指,這四個核心產業均可發展成綠色產業,具潛能採用大量自動化、人工智能、物聯網等創新技術進行智慧化建設。而這些產業亦需使用海路運輸及大土地面積運作,可充分利用龍鼓灘/屯門西獨特地理優勢及便利的交通網絡,並與區內現有作業產生協同效應,同時幫助香港邁向碳中和。
何佩玲今早(21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指,龍鼓灘及屯門西的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方便,陸路可連接屯門市中心及機場,水路連接珠江口西邊城市同樣方便。在造價方面,何佩玲表示,需要在公眾諮詢後落實設計才可訂定具體造價,但相信地區水域較淺,填海的費用不會很貴。
何佩玲指出,發展局早前曾經考慮過在屯門西地區發展住宅,但其後經過考慮後認為是弊大於利。她續指,屯門西地區原先就有工業和和大型工用設施,例如望后石污水處理廠等,會帶來噪音和空氣污染的問題。而且在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啟用後,屯門西地區新建築物的高度限制亦有收緊,就算在該處發展住宅,單位的數目亦不會多。此外,當局在中長期亦已經覓得足夠土地去應付住宅需要,因此在經過考慮後,決定不在屯門西發展住宅。
何佩玲指,當局在經過考慮後決定放棄在屯門西發展住宅。
何佩玲提到,當局對於是否以片區形式去開發持開放態度。現時建議以園區的形式去發展這4個產業,例如由一間園區公司去管理,令到園區的發展較為整齊和有系統。她另外亦指出,在建議中龍鼓灘的填海面積已經比起之前減少了3分之1,從而減少項目對龍鼓灘村的影響,亦預期填海工程不會對生態造成不良影響。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主席盧偉國在同一個節目上表示,認為整個計劃值得支持,「智綠產業港」的四個核心產業可以作為北部都會區的延伸,並與其他片區發揮互補的作用。
盧偉國指出,認為當局可以考慮以片區方式去發展項目的特定區域。他又認為本港的私人發展商並非只是對建屋有興趣,相信只要當局有好的發展計劃,相關產業有商機,私人發展商在考慮後都會有興趣參與。
圖:立法會
編輯推薦
中央駐港機構和駐港中資企業代表瞻仰祭掃香港抗日英烈紀念碑
施政報告|李家超:諮詢反應熱烈 收集意見較以往多約一成
抗戰勝利80周年|特首參觀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展覽 向學生講解抗戰歷史
抗戰勝利80周年|陳國基:須讓年青一代認清歷史 延續抗日先烈不屈不撓精神
當局擬修例限車頭只放兩部手機 明年1.25生效
有片|李家超落區到筲箕灣愛東邨視察 探訪長者與街坊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