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西營盤的第一街,開了一間原宿風格的咖啡店,每到星期六晚上,這裡就會成為爵士樂迷的聚腳地。一張張餐枱收起來,換上一排排座椅,大家沉醉於樂手的現場演出。對三位店主來說,這裡是一個公器私用的地方,自己喜歡甚麼,就放甚麼在這裡;也是分享音樂心得的地方;或者是讓大家喝著威士忌,在鬧市唞一口氣的地方。這間小店就是「Coda Jazz Kissa」。
店內放了一對號角喇叭和大量黑膠。圖:搵錢
店名包含了日文「Jazz Kissa」(ジャズ喫茶)。本身從事廣告工作、店主之一Andrew解釋,Jazz Kissa在日本明治維新時期興起,當時大家對西方音樂開始感到興趣,但沒有錢買黑膠在家播放,因此,有些咖啡店買入音響和黑膠,讓顧客一邊喝東西,一邊聽爵士音樂,「係一個好casual,好生活化嘅音樂體驗」。
Coda由Andrew、Bowen和著名香港音樂人阿龔(龔志成)主理。三人因音樂結識,均沒有做生意或餐飲經驗,在現時市道欠佳的情況下開業,就如「lv.1去打大佬」。小店前身已是一間爵士樂主題餐廳,前店主因為決定移民,三人於是斥資六位數「膽粗粗」頂手,希望鬧市中保留這間特色店。
Code每周六都會有現場音樂表現。圖:搵錢
被問到接手後店舖有甚麼轉變,「旺場咗好多,哈哈!」阿龔搶口說。這個地方以前由一位老闆獨自經營,也沒有請太多人,所以只在白天營業,沒有舉辦太多活動。他們接手後,略為裝修和改變設備擺位。三人又自嘲「窮鬼」,因為有經濟壓力所以延長開店時間。「同埋我自己鍾意飲酒,所以就開埋夜晚啦。」Andrew補充。
Coda大部分時間都與咖啡店或西餐廳沒甚麼分別,訪問當天正值平日中午,不少在附近工作的人前來用餐。店內有一部黑膠唱碟機,播放著爵士背景音樂。「我都冇數過有幾多隻黑膠,有啲係我哋買,有啲係朋友熟客留低、捐、擺住先,乜都有。我哋係容許,我都鼓勵大家嚟尋下寶,揾下有乜想播,話俾我哋聽,我哋會幫你播。」店內有一幅黑膠碟牆,擺放著各年代的爵士樂黑膠。「我諗我哋由最舊可能係三四十年代啲Big Band、Louis Armstrong,去到Bebop年代,Funk、Experimental,甚至好Modern嘅嘢,我哋都會有。」
Andrew稱接手小店後才將營業時間延至深夜。圖:搵錢
一到星期六晚上,店舖就會騰出一個小角落,讓樂手現場表演。聽眾全神投入裊裊之音,小餐館就好像變成一個迷你音樂廳。而訪問前,小編一直以為Coda是一間Live house。阿龔解釋,每晚都要有表演才可以叫Live house,「無一個Live house一星期做一晚」,所以店舖定位是Jazz Kissa,新潮一點可以叫「Listening Bar」。
在香港,最流行的音樂可能是廣東流行曲,爵士樂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感覺。阿龔表示,過去10多年,有一群十分出色的年輕的爵士樂手從歐美回流,他們大約二三十歲,已成為本港爵士樂圈重要人物,又因為三位店主都具音樂背景,熟悉很多音樂人,所以很容易邀請到最頂尖的本地樂手來到店舖分享音樂。
對阿龔來說,透個店舖認識到不同人士是他最大的感受。圖:搵錢
比起金錢,三人投放得更多的是時間和心力。阿龔舉例說,之前店內舉行過一場黑膠之夜,他花了六七十小時聽一隻黑膠和做準備,「我諗我哋嘅心機呢,係有啲唔make sense,係好顛嘅,但係亦都係呢個地方嘅可愛嘅地方,我哋做每樣嘢都好認真」。「因為我哋唔想hea做,唔想話我哋有噱頭,你可以去呢個打卡地方,嚟影幾張相,show俾人睇。」
訪問期間,阿龔多次提到「呼吸」兩個字。或許與香港的高壓環境有關,去茶餐廳吃個飯,也設最低消費,限60分鐘用餐時間,更遑論工作和生活壓力。「我覺得一間coffee shop、酒吧,係一個半私人半公眾地方,我呢個地方可以令到各位朋友嚟到嘅時候,好舒服,好舒適,好似可以呼吸到。
「如果飲杯咖啡,門口排曬隊喎,或者淨係飲杯咖啡,咁少嘅order,你可唔可以食多啲嘢呀,要幫我交租,即係我覺得會好辛苦。」阿龔其中一個理念,就是希望在缺少人情味的香港,經營一個好有人情味的小地方。
Andrew鼓勵大家過來尋寶,欣賞爵士樂。圖:搵錢
他們坦言接手店舖後獲得不少客人「愛錫」,且某程度是因為所有東西都是公平交易,客人能夠在這裡找到自己的空間,樂手能夠獲得尊嚴。三位店主對Coda都有不同想像,可能是令爵士樂更加「貼地」,或者尋找精神和感情上的滿足。
「Coda」是音樂的完結部分,亦可理解成最後一個段落的開始,且可長可短,就如貝多芬的音樂,正當大家以為即將完結,原來還有驚喜,「對我嚟講就係:Is this the end?No, it's not the end yet」阿龔說,這亦是他們為何將店舖改名為Coda的原因。
編輯推薦
搵錢呢啲嘢丨港女斥六位數創蠟燭品牌 自家調配香味:出面搵唔返
搵錢呢啲嘢丨設計師獨創手作皮革花 淡旺季生意差十倍:最大成就係感動到人
搵錢呢啲嘢丨90後前空姐研手工皂 曾月賣800件爆谷造型幾可亂真
搵錢呢啲嘢丨設計師創本地文具品牌 「小氣簿」轉危為機高峰單月營業額30萬
搵錢呢啲嘢丨由微縮模型轉搞手指滑板 港產場地道具售往逾30國家
搵錢呢啲嘢丨山系KOL推外島特色團 高峰單月賺20萬冀成訪港必玩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