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就縮短港股現貨市場的結算周期諮詢市場。資料圖
【橙訊】港交所(00388)今日(16日)就縮短港股現貨市場的結算周期發表討論文件,計劃將已實施33年的「T+2」改為「T+1」,並指任何結算周期的調整往往需要數年時間推進。因此,應盡快就此議題展開探討。反饋意見可於9月1日前提交。
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表示,全球金融市場的發展日新月異,不進則退。香港金融界必須攜手合作、積極行動,落實必要的優化措施。通過引導市場討論,希望凝聚共識,並在充分考慮市場意見的前提下制定詳細的實施時間表。
港交所指出,近期印度、美國及美洲地區多個市場改為「T+1」結算周期,澳洲、歐洲經濟區、英國及瑞士等其他市場也在積極研究推行類似轉變。預計未來2年內,按交易價值計,全球股票88%的交易將採用「T+1」或「T+0」結算周期。因此,香港應該就何時開始縮短結算周期,以及如何實施儘快展開探討,而非猶豫是否應該轉變。
港交所列出轉為「T+1」有三大好處,包括令交易結算的時間縮短,降低市場未交收股份的風險。第二是結算周期縮短有助降低風險,結算所保證金也會相應降低,投資者亦可提早一個營業日取得沽貨的資金,更快地再進行投資,提升資本效率;透過港股通買賣的內地投資者也將從中受益,因為「T+1」 制度更接近內地A股市場做法。
最後,實行「T+1」後,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的結算周期將會趨於統一,有助提高全球資本流動的效率和連貫性。
不過,港交所也列出相關潛在挑戰,包括營運時長縮短,很多流程需要在「T日」結束之前完成,尤其是對於需要應對時區差異、外匯轉換以及更短結算時間窗口的國際市場參與者來説,緩衝時間會減少,可能面臨更大壓力。
另外,營運時長縮短後,營運模式需要作出改變,市場參與者需要升級系統、實現流程自動化,並與整個市場協調配合,以保持營運效率和營運穩定性。港交所坦言,如果實施「T+0」,即交易執行後數小時內結算,或將對業界造成難以承受的壓力。
編輯推薦
內銀放榜丨中行上半年少賺0.9% 減派中期息逾9%
業績速遞丨阿里上季經調整少賺18% AI收入續三位數增長
內銀放榜丨工行中期少賺1.4%削股息 不良貸款率微降
業績速遞丨中銀香港多賺10.5%派息0.29元 淨息差下降
內銀放榜丨農行中期純利1395億 中期息增2.6%
內銀放榜丨建行半年少賺逾1%減派息 減值損失過千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