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已成當下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部分。資料圖片
文:余明非
「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AI研發院)屬特區政府提出的「五大研發機構」布局之一,今年《財政預算案》提出預留10億元成立該研發院。這一舉措無疑是香港人工智能發展進程中的關鍵里程碑,但AI研發院未來運營中的諸多挑戰也必須謹慎應對。
人工智能已成當下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部分,全球各國和各地區都在積極發展和競爭當中。國務院早在2017年就發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提出2030年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的目標,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及深化研發應用、開展「人工智能 +」行動。香港作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及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在國家人工智能戰略布局中肩負了獨特使命。設立AI研發院,將有助於深化本地人工智能研發與數字技術、產業優勢的融合,對接國家「人工智能 +」策略,貢獻國家戰略部署。由此可見,香港設立人工智能研發院,是順應時代潮流、把握發展機遇必走的一步。
從香港自身發展來看,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包括數碼港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投入服務、「人工智能資助計劃」支持本地機構善用算力資源、科學園和數碼港涵蓋大量相關企業、多所香港大學在數據科學和人工智能學科排名靠前等,這些成果為研發院的設立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AI研發院未來發展面臨諸多挑戰。當中,自我創造收入能力至關重要。據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目前特區政府申請撥款僅支持該院首五年營運,後續需提供數據證明研發院能自我創造收入,實現財務可持續。雖然非政府資助收入來源包括研發成果商業化、專業培訓及顧問服務、政府委託研發項目等,還可探求私人投資及基金,但如何確保這些收入穩定且充足,避免過度依賴政府撥款,是研發院必須解決的問題。
作為政府支持的研發機構,雖然不要求自負盈虧,但需創造一定收入,避免成為「以公帑養懶人」的機構。這便需要AI研發院在推動科研成果轉化、開展專業服務等方面下功夫,提高市場競爭力,將科研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未來AI研發院需確保各項職能有效落實,能否結合市場需求和產業發展方向,促進技術產業融合,成為研發院存活的關鍵。故此,未來實際效益的評估與提升也不容忽視。
此外,監管營運也是重要一環。據創新科技及工業局數字政策辦公室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顯示,AI研發院以政府全資擁有的有限公司形式運作,建立董事局和行政總裁兩個層面的機構管治制度,確保其履行公眾使命、公帑使用得當。
香港設立AI研發院意義重大,是必須做好的重中之重。未雨綢繆,AI研發院未來運營充滿挑戰,只有加強財務監管、提升自我造血能力、確保實際效益,才能讓研發院真正成為推動香港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引擎,助力香港在國際人工智能競爭中脫穎而出。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編輯推薦
解局|天津峰會推動上合高質量務實合作
黃溢能|《大而美法案》:香港如何應對美國經濟轉向
鄧飛|以歷史為炬:香港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的雙重意義
來論|優化「M」品牌 監管升級資助更精準
劉業強 |粵車南下:大灣區互聯互通新篇章
陳志華|多重策略推動綠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