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少
電影業不景氣,已不是新聞,而早前新聞多多的嘉禾,也算是不少人的回憶,但大家未必知道,當年「電影大亨」鄒文懷一手創立的電影王國,為何最終會賣盤收場?最近連尖沙咀地標、擁有56年歷史的嘉禾海運戲院都正式結業,見證著一個時代的終結,背後的故事,其實是一場牽涉內地和香港商界重要人物的資本博弈。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嘉禾與李嘉誠原來淵源甚深。鄒文懷與李嘉誠是多年「球友兼好友」,這份友誼不僅止於高爾夫球場,更延伸到商場。當年嘉禾被澳洲公司Village Roadshow狙擊,正是李嘉誠多次出手入股,幫助鄒文懷擊退對手。到了2004年,李嘉誠在嘉禾的持股已超過17%,穩坐第二大股東之位,可見他對這位潮州同鄉的支持,絕非口頭承諾。
然而,嘉禾的經營其實並不容易。從2001年起,公司連續5年虧損超過3億元,直到2006年才勉強轉虧為盈,盈利微薄至520萬港元。面對如此困境,鄒文懷也開始為嘉禾尋覓新的出路。
「殼王」陳國強半路殺出?
正當大家以為李嘉誠會是嘉禾的最終歸宿時,「殼王」陳國強卻半路殺出。2006年,陳國強旗下的漢傳媒(即今天的英皇文化產業)先是認購嘉禾的可換股票據,年底再聯合錦興國際等公司,一同再認購1億元的可換股票據。
交易之後,陳國強與錦興合計的持股,一度超越鄒文懷,似乎大有問鼎嘉禾控制權的態勢。當時市場不少人關注此發展,看「殼王」如何再下一城。不過,姜還是老的辣,鄒文懷最終的選擇,令不少人大跌眼鏡。
神秘商人伍克波空降 李嘉誠、「殼王」齊退場
2007年,鄒文懷決定將嘉禾出售給當時在內地影圈迅速崛起、背景有些神秘的橙天娛樂董事長伍克波。伍克波於2004年才成立橙天,短短幾年就將公司經營得有聲有色,連李冰冰等女星都是其旗下藝人。有傳聞稱,鄒文懷與伍克波之所以談得投契,是因為伍克波會說廣東話,在北京的業界活動上,兩人可以無障礙溝通。
伍克波一出手,就以溢價超過六成的優厚價格,向鄒文懷父女收購接近25%的嘉禾股權。這個價格,對於一間剛止血的公司來說,可謂相當吸引。在伍克波提出全面收購之後短短五天,李嘉誠和陳國強就迅速達成協議,將手上嘉禾的股份和票據轉讓給伍克波,徹底淡出嘉禾。殼王旗下的公司,更在這次交易中分別賺取了160萬元和1,530萬元。
至於伍克波收購的資金來源,背後金主則是匯友資本(AID Partners)。而匯友的負責人胡景邵,師承「紅籌之父」梁伯韜,梁伯韜與李嘉誠之間的微妙關係,或許就是這場收購戰能夠順利完成的關鍵因素。
鄒文懷在賣盤前,也把握了最後機會。趁著公司業績在2006年有所好轉,他的薪酬也大幅調升18倍,賣盤前1年獲取超過1,040萬元的酬金。精於計算的他,在光榮引退前,也未有吃虧。
嘉禾當年的賣盤,可以說是香港電影業「北水南調」的一個標誌性事件。一個本土電影王國的時代落幕,取而代之的是更宏大的內地和香港融合資本佈局。
作者簡介:
十一少。財經專欄作家。活躍於紙醉金迷的中環,頻繁穿梭內地與香港,游走財金、科網、公關、傳媒界之間,深信金錢不會說謊,擅長把公司、人物、政策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寫出來。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星島
編輯推薦
徐風專欄丨「壞賬銀行」政府埋單
工商舖HighTea丨街知巷聞:柴灣角商貿區(有片)
耀才專論丨新能源車數據亮麗 小鵬汽車不妨留意
黃國英專欄丨投資流程的重要性
湯文亮專欄|鋤價小心為他人作嫁衣裳
渾水專欄丨為什麼多了中小企去美國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