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風
近年,香港樓市與舖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經濟學者葉秀亮因預測「樓市及舖市將較高峰下跌60%至75%」而備受關注,被網民封為「新一代末日博士」。葉氏指出,樓市急挫並非單純由經濟不景氣引發,而是「樓市泡沫爆破」觸發經濟衰退,並形成多重惡性循環,造成價格向下螺旋效應。
葉秀亮以商業物業市場為例,闡述樓市泡沫爆破的風險。他指出,投資者購入商廈時,通常以四成首期支付,餘下六成由銀行貸款支持。在樓市上升周期,投資者往往透過加按物業購入更多資產,以追求更高回報,令借貸比率長期處於高位。
然而,當市況逆轉,樓價下跌超過四成,投資者的資產淨值便可能低於負債,變成「負資產」,面臨銀行追收貸款(Call Loan)的風險。更嚴重的是,在上升周期頻繁交易的市場流動性,在下跌周期顯著萎縮,投資者難以找到買家接盤,物業價格只能持續下跌,進一步加劇資不抵債的困境。
相比之下,住宅物業市場的情況略有不同。根據統計處2021年人口普查數據,僅約一半家庭購買私人住宅單位,其中約三分之二的自置居所家庭已清還按揭,僅三分之一仍需供款。這意味著住宅市場的參與者較為分散,且部分業主無需面對高槓桿的壓力。因此,當樓價跌至低位時,手頭資金充裕的投資者可能入市,理論上為住宅市場提供一定支持。
然而,葉秀亮認為,當前住宅物業的租金回報率僅約3%,遠低於銀行定期存款及其他低風險理財產品的回報,難以吸引投資者入場。他預測,樓價需待租金回報率超越銀行利息,方可望見底回穩。
對樓市的好消息是,「新香港人」推動住房需求,例如透過「高才通」來港的專才及留學生帶動租賃市場的活躍。樓價雖然在低位徘徊,但中小型住宅單位的租金卻逆市上升,推高租金回報率。根據差餉物業估價署數據,2023年第三季,面積最小的A類住宅單位的租金指數達215.4,創歷史新高;同期,物業價格卻較2021年第三季的高峰下跌近三成,隨著更多內地專才及留學生到港,或可為住宅價格帶來支持。
相較之下,商業物業市場情況更為嚴峻。甲級商廈的售價指數自2018年第四季的高峰下跌近五成,而商舖價格指數同期亦下跌超過三成。租金下滑是導致商業物業價格急挫的主因,反映出缺乏租金升值支持的物業市場,其價格跌幅更為顯著。
近期,政府推出新政策,允許酒店及商廈免補地價並以更簡化的程序轉為學生宿舍。此舉旨在應對來港學生住宿需求的增加,特別是針對內地及國際學生。然而,這一政策可能對住宅物業市場構成新挑戰。過去,來港學生住房需求是支撐中小型住宅單位租金上升的重要因素。當這些需求轉向酒店或商廈改建的學生宿舍,住宅租賃市場的壓力將增加,租金可能面臨下行風險。鑑於租金回報率是支撐樓價的重要因素,租金下跌或將拖累住宅物業價格。
目前不論樓價、商廈及酒店價值都大幅下跌,於是三方同搶留學生,希望得到穩定租金回報,從而帶動價格回升,容易脫手離場或減債。到底香港樓市能否靠學生「反底」?還請各位拭目以待。
作者簡介:
徐風,財經專欄作家,加密資產投資者。遊走於傳媒與金融之間,專注研究經濟及行業趨勢變化,發掘投資機會。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圖:星島
編輯推薦
渾水專欄丨趣談港台兩地一場文壇筆戰
周顯專欄丨台灣只是美國貨架的一件商品
周顯專欄丨越南是死局 親美是飲鴆止渴
十一少丨設計軟件公司Figma創IPO神話
徐風專欄丨「演唱會經濟」挽救濠賭股
耀才專論丨恒指呈現疲態 高息股神華進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