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遊者

筆者到訪柏林,一窺德國漫畫現況。原來德國已於過去十年成為歐洲富有活力與甚為多元的漫畫市場之一。這裡不僅延續深厚的法語區漫畫(BD,bandes dessinées)傳統,同時擁抱美式超級英雄漫畫與日本漫畫的浪潮。這次筆者會介紹這個大眾或較少留意的漫畫國度,回顧其發展脈絡,並展望未來走向。

歷史序曲:德國如何成為漫畫強國

德國的漫畫發展起源於翻譯來自法國和比利時的譯作,例如《丁丁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intin)、《阿斯特里克斯》(Asterix et Obelix)等經典系列,這些作品激發在地創作者的靈感。到70至80年代,一批具實驗精神的圖像小說家崛起,他們的作品以較成熟題材見長,為德國漫畫市場注入新血。這段期間不僅奠定了當代BD市場的基礎,也讓漫畫從兒童娛樂躍升為主流文化的一環。隨着德國統一及全球化浪潮興起,外國漫畫翻譯與本地原創作品並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最終造就出今日豐富多元的漫畫生態。

柏林不少漫畫創作者皆繪畫這座城市的歷史

歐洲BD在德國的再生

德國傳統漫畫文化的核心,始終是追求精緻畫風與深度故事的法語區圖像小說。如今約有125家出版社活躍於此領域,每年出版超過3,000種新書。這些作品的題材橫跨歷史奇幻、社會寫實乃至前衛藝術嘗試,單冊平均定價約25歐元,全年銷售總額估計介於1億至1.5億歐元之間,足見讀者對質感與內容的高度投資意願。儘管電子版已收錄超過6,000部BD標題,並在平板與電子閱讀器上獲得一定普及,紙本實體書仍掌握市場主流。柏林作為德國首都,盛載着沉重的二戰和冷戰歷史,很多漫畫都帶有對戰爭或種族滅絕的反思,或者是創作者其家族先人的故事,反映的是東西柏林兩大陣營對峙之下的嚴肅與戰慄,與家人離別的傷感。

美國風格漫畫:超級英雄、特別版與連載樂趣

至於漫威與DC等超級英雄系列、獨立廠牌黑色犯罪、科幻恐怖等類型,也是德國人非常喜愛的作品。在柏林的書店、專賣店都可以看到豪華精裝合訂本, 2024年於德國創出約3.67億美元的銷售額。

日本漫畫:勢如破竹的崛起

但講到當代德國漫畫市場最炙手可熱的焦點,非日本漫畫莫屬。2021年,德國漫畫銷售較前一年暴增75%,以《鬼滅之刃》等現象級作品為導火線,加上科隆DoKomi等漫畫展吸引逾5.5萬名參觀者,造就一波又一波的熱潮。2024年,德國漫畫版權收入達7,710萬美元,市場研究機構預測,到2030年將爆增至2.51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22.3%,成長速度遠超BD與美式漫畫。在Unter den Linden站走出來的FriedrichstraBe,就可以看到幾家專賣日本動漫產品的店舖,非常多年輕男女進出,可見日本漫畫對當地年輕人的吸引力。

日本漫畫在德國大受歡迎

主要參與者:從家喻戶曉的品牌到獨立小廠

在德國漫畫產業中,既有大廠,也有獨立小廠齊頭並進。Carlsen Verlag長期佔據日漫市場龍頭地位,翻譯《OnePiece》、《我的英雄學院》等當紅作品,同時挖掘本土創作者。Egmont Manga憑藉多元題材與華麗豪華版策略鞏固讀者群,Tokyopop則依託先發優勢扶植德國原創漫畫。圖像小說方面,Reprodukt與Avant致力推廣前衛藝術漫畫,而Carlsen與Panini則靠譯介歐俄經典作品擴大市場深度。美式漫畫則仰賴Panini Comics Germany與美國總部直接合作,定期引進原廠發行的單期雜誌與周邊商品。獨立廠牌如Weissblech Comics、Schwarzer Turm則走小眾路線,從龐克搖滾自傳到反烏托邦故事,增添市場色彩與創意活力。

漫畫是否必須展示一地之獨特性?還是更為普及方可吸納世界讀者?

如果柏林能夠代表整個德國,那麼其市場大致上與西歐其他國家無異,一方面延續經典法語區圖像小說的高雅品味,同時擁抱美式超級英雄的全球效應與日本漫畫的爆炸性成長,每年上千種新作在實體書架與數位平台中競相綻放。但比起其他西歐國家的漫畫,德國會有更多關於戰爭對人類,對家族的回顧與省思,以及作為冷戰的關鍵之地,會有更多充滿刺激的間諜漫畫作品。

圖:作者提供

責編 | 張艷玲

編輯 | 謝不尤

編輯推薦

37歲林書豪宣布退役 告別15年職業籃球生涯

上合峰會|習近平晤莫迪:實現「龍象共舞」是中印正確選擇

抗戰勝利80周年|蔡若蓮發開學信:鼓勵學校安排紀念活動 傳承愛國精神

抗戰勝利80周年|境外抗戰紀念設施遺蹟百餘處 港澳地區有逾80處

文華東方晚餐騙案疑犯獲准保釋候查 疑事前已向店方預訂香檳

有片|落區遇106歲麻將高手 李家超:我同你可能係對手

運輸署籲學生開學預早出行以免延誤 過馬路不應玩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