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這股低息浪潮似乎為房地產市場和供樓人士注入了強心劑。資料圖片

文:陳志華

近期香港金融市場正上演一場危險的「甜蜜誘惑」。根據最新數據,最誇張是6月17日,港美一個月期貨幣市場息差已擴大至驚人的4.43568%(香港銀行公會拆息HIBOR報0.52452%,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達4.9602%);7月9日稍為收窄到3.85877%(HIBOR報1.10143%,LIBOR報4.9602%)。表面上,這股低息浪潮似乎為房地產市場和供樓人士注入了強心劑,然而在這顆糖衣毒藥的包裹下,潛藏着金融風險。

當前H按(以同業拆息為基準的按揭計劃)實際利率在2.16厘,相較於歷史水平確實為置業者減輕了負擔。有評論指出:「資金自然流向高息資產。」當美國利率高企而港元拆息受壓,短期內確實營造出樓市支撐的假象。部分開發商也趁勢推盤,營造市場回暖的氛圍。

然而,這波「低息紅利」本質上是金管局被迫承接港元沽盤的副產品。自7月3日以來,金管局因港元觸及7.85弱方兌換保證,已在紐約時段累計承接逾590億港元沽盤,直接導致銀行體系結餘預測驟減至1,145億港元。這種被動注資壓抑拆息的模式,猶如為延緩高燒而注射退燒針,症狀雖緩解,病灶卻在深化。

三大關注點 :

1. 套息

當借港元成本僅1.1%而美元存款收益接近5%,跨國資本自然啟動套息引擎,借入低息港元,兌換高息美元,賺取近4%的無風險利差。此舉形成惡性循環:「港元拋壓加劇→金管局被迫接盤→銀行結餘減少→拆息終將報復性反彈」。有發鈔銀行的報告預警,此過程需待體系結餘跌至500至600億元才可能止息,且收縮期恐「持續超過三個月」,貫穿整個下半年。

2. 熱錢外逃的震盪效應

報告明指「不排除部分熱錢流向較高息的美元」。當國際游資為參與套息交易或轉投美元資產,勢必拋售港股變現。7月初港股異常波動即為警告,即使拆息上升,港匯仍屢次觸及7.85弱方保證,顯示資金外流壓力未減。若熱錢持續撤離,會加劇市場波動性與系統性風險。

3. 低息假象

當前H按利率看似誘人,實則暗藏雙重危機:

短期陷阱:樓按專家坦言,資金外流後「下半年本港新股市場向好」或吸引資金回流。但若美國維持高息環境,回流規模恐不及預期。

長期影響:一旦銀行結餘跌破千億(發鈔銀行的預測已近在眼前),拆息將急速攀升。以目前1個月拆息1.0545厘推算,若回升至去年水平(約3厘以上),H按實際利率將超過4%,供樓負擔暴增逾80%,瞬間刺破樓市泡沫。

政策十字路口:理性干預的迫切性

面對此結構性困局,監管當局亟需超越被動接盤的應激模式,實施前瞻性調控:

動態監測離岸資金池:密切追蹤紐約、倫敦等離岸市場的港元空頭部位,預判套息交易規模,必要時透過外匯掉期等工具干預離岸流動性。

拓寬港元資產吸引力:加速推出與人民幣計價的雙幣股票、綠色債券等產品,以匯率與利率雙重對沖提升港元資產回報率。

正如金融市場的鐵律所示:「免費的午餐最昂貴」。當前3.85%的息差看似贈予樓市的禮物,實則預支未來的流動性危機。若放任套息交易持續抽乾港元血液,當銀行結餘逼近500億警戒線時,拆息的報復性反彈恐造成嚴重影響。

香港的金融韌性,正面臨聯匯制度實施四十年來最嚴苛的壓力測試。監管者此刻的理性抉擇,非常重要。

作者為香港證券及期貨專業總會會長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責編 | 韓進珞

編輯 | 子涵

編輯推薦

泰柬衝突|柬國防部:泰軍扣押21名柬士兵 1人死亡20人至今未獲釋

50歲男子佐敦一大廈內遇襲被劫 警方追緝兩男疑犯

關稅戰︱李在明:韓美貿易協議消除出口環境不確定性 期待進一步加強產業合作

家寧舉家遭正式起訴!即發聲明再反擊Andy不忠 預告公開「香水玫瑰」真相

​墨西哥向美國發出照會 要求遣返被關押在「鱷魚惡魔島」墨公民

王毅:中美要尊重彼此核心和重大利益 避免引發對抗衝突

內地經濟丨7月製造業PMI降至49.3遜預期 進生產淡季及受災害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