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建議加強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措施,減少個人用戶可登記電話儲值卡的數量上限至每間電訊商3張。
文:橙新聞評論室
為打擊猖獗電騙,當局擬將每位市民可於每間電訊商登記的實名制電話卡數量由現時的10張縮減至3張。近年電騙案件宗數大幅增加、單宗被騙金額屢創新高,給市民帶來財產損失的同時亦損害香港在金融安全方面的聲譽。此次政府有意再收緊電話卡實名制,從源頭處減少騙徒的「作案工具」,是對電騙團夥釜底抽薪式的打擊。
早前有傳媒揭露,電話卡實名制推出後仍存在灰色地帶,用戶僅憑一張證件便可在全港近30間通訊商登記到290張實名制電話卡,若加上親友證件輕易便可獲得逾千張合規電話卡,有商販從中發現商機,公開兜售已完成登記、實則仍具有「太空卡」屬性的電話卡,其中不少都涉及騙案,令警方追蹤電騙案件時遇到重重障礙。
考慮到香港屬商貿往來頻繁、人員流動率較高的地區,商務人士對電話卡數量存在一定需求,此次將每間電訊商可登記的電話卡數量降至3張,亦是顧及到在打擊電騙的同時不應影響到公眾日常工作及生活需求。通訊辦則指出,近9成用戶實名登記的電話卡少於3張。而對於一般市民及商務人士而言,新規則下每人仍然最多可以註冊到87張電話卡,料足以應付個人需求。同時,政府仍然保留了公司登記電話卡的上限為25張,確保本港正當經貿活動不會受到影響。
不過,考慮到香港商業行為活躍,註冊公司流程相對便捷,且中小企業佔到全港企業的98%、達到約36萬家,政府後續也應留意是否存在空殼公司於各電訊商登記大量電話卡的現象,以免騙徒「另闢蹊徑」獲取合規電話卡繼續進行詐騙。
此外,政府應計劃設立監督機制,對名下登記電話卡總量雖未觸及上限、但明顯超出一般需求的用戶進行核查,促其作出合理解釋並交代電話卡確切用途。同時設立黑名單機制,一旦發現有人向他人轉售已完成實名登記的電話卡或不明原因的登記大量電話卡便將其加入黑名單,禁止其他電訊商繼續向其開放實名登記。
收緊實名制登記電話卡雖能有效制約電話騙案,但詐騙團夥也一直在「升級」詐騙方式,尋找更加隱蔽的途徑接近受害者。今日(9日),警方防騙專頁「守網者」發布貼文表示,過去一個月發生逾140宗涉及社交平台及通訊軟件的騙案,受害者累計損失超過千萬元。可見除了傳統的電話騙案,網絡騙案發展勢頭亦不容小覷。
而實名制電話卡的可操作空間收窄,很可能會促使騙徒利用更為難以追蹤的網絡進行詐騙,政府應加強與社交媒體及通訊軟件的聯繫,及時控制可疑賬戶,同時更要通過不同渠道定期更新新的騙案類型資訊,幫助公眾了解及認清騙案形式,盡可能降低損失。
圖:星島
編輯推薦
有話直說|引入國標為北環綫建設提速
有話直說|外傭借貸亂象誰之責? 完善規管免累及僱主
有話直說|辭職人數降證人心凝聚 優化薪酬機制留住人才
有話直說|封堵現行監獄規則漏洞 護航國家安全與公共秩序
有話直說|「粵車南下」深化粵港協作 雙向流動共創跨境新篇
有話直說|山東艦到訪證港獨特地位 軍事實力與國安不可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