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近日宣布加強支援弱勢群體的新措施。資料圖片

文:余明非

「老有所養,殘有所助」,是體現一個社會互助和關懷弱勢群體的重要理念。設立動態資料庫、開展試點計劃加強支援照顧者,這些都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近日宣布加強支援弱勢群體的新措施。新措施為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家庭照顧護理工作注入新動能之餘,也彰顯了政府積極作為、科技賦能、人文關懷並重的治理智慧。

設立動態資料庫,是香港照顧護理體系從「被動響應」到「主動關懷」的重要轉折。孫玉菡指出,未來將整合分散於不同部門、機構的社福服務數據及醫療記錄,利用大數據技術精準識別獨居長者、「雙老」家庭及殘疾人士家庭的高風險狀況。

事實上,在內地部分城市如杭州、無錫等已有相關的成功經驗。杭州市部分社區通過「互聯網+養老」平台整合醫保、社保數據,實現「政策找人」;無錫利用低收入人口排查系統交叉比對多部門數據,建立「潛在困難家庭」預警機制。因此,香港的動態資料庫若能順利落地,將打破信息孤島,讓資源精準接觸需求群體,讓長者與殘疾人士在風險萌芽階段即獲援助,真正體現「預防優於補救」的治理智慧。

此外,試點計劃聚焦照顧者支持,直擊家庭照護的核心問題。有關部門計劃在沙田及觀塘率先試點,針對領取低收入照顧者津貼的群體及公屋「單老」「雙老」家庭,構建「入院-通知-跟進」的快速響應機制。例如,當照顧者入院時,便與相關家庭有聯繫的社福機構跟進,適時提供暫託或送餐服務,避免被照顧者及其家人因無人看護陷入困境。這一設計不僅減輕了照顧者的身心負擔,更通過制度化支持防止家庭照護體系崩潰。

數據顯示,香港現有約1萬名低收入照顧者,公屋長者戶達20萬戶,可預期試點計劃的精準覆蓋將直接提升數萬家庭的幸福感。

一直以來,使用個人資料和相關數據帶來的私隱問題,備受大眾關注。今次特區政府積極在私隱保護與科技應用取得平衡,孫玉菡局強調,資料庫建設已與私隱專員詳細討論並解決相關問題,確保數據在合規框架內流通。這一承諾打消了公眾對信息洩露的顧慮,為數據驅動的照護模式奠定了信任基礎。事實上,內地城市在動態數據庫建設中,亦通過「脫敏」處理、分級授權等技術手段嚴守隱私底線。香港若能在此基礎上,結合本地法律體系與數字治理經驗,有望為全球老齡化社會提供「隱私友好型」科技照護的示範。

制度創新與科技賦能有機結合,做到精準識別與主動關懷相輔相成,顯示特區政府的照護體系改革正邁向新階段,使得香港的長者與殘疾人士家庭迎來更有尊嚴、更有保障的生活。不僅是對「老有所養、殘有所助」承諾的兌現,更是香港建設「關愛共融社會」的重要里程碑。

作者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責編 | 韓進珞

編輯 | 周琋瑜

編輯推薦

不斷更新|俄堪察加半島8.7級強烈地震 岩手縣慈久港海嘯高度達1.3米

澳洲擴大兒童及青少年使用社交平台禁令 16歲以下不得擁有YouTube帳號

堪察加地震|北海道根室市現首波0.4米海嘯 全球多地發海嘯警報要求居民撤離

長和賣港口丨法航運巨頭達飛有意參與 稱交易對行業非常重要

日本氣象廳發海嘯預警 中國駐福岡總領館:鹿兒島等四縣同胞遠離海港

​中超聯賽公司原董事長劉軍受賄 一審判囚11年

IMF上調世界經濟增長預測 料中國今年增長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