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安中心在一個進口冷藏豬肉樣本檢出獸藥殘餘英氟沙星含量超標,有關產品已全部供應市場。資料圖片
【橙訊】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物安全中心公布,一個進口冷藏豬肉樣本被檢出獸藥殘餘英氟沙星含量超標。中心正跟進事件。
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中心透過恆常食物監測計劃,從進口層面檢取有關冷藏豬肉樣本作檢測。結果顯示,該樣本每公斤含1,300微克的英氟沙星,超過法例上限的100微克。中心已知會涉事進口商有關違規事項,根據其提供的資料,有關產品已全部供應市場。中心亦正追查有關產品的來源和分銷情況。發言人又指,按有關樣本檢出的獸藥殘餘含量,在正常食用情況下,不會對健康構成不良影響。
食安中心表示,根據《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在本港出售供人食用的豬肌肉,每公斤食物不得含超過100微克的英氟沙星,違例者一經定罪,可處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中心已就事件通知內地當局,並會繼續跟進事件和採取適當行動。調查仍然繼續。
此外,食安中心亦表示,在一個銀鱈魚樣本檢出金屬雜質甲基汞含量超出法例標準。中心從北葵涌街市一商戶抽取有關樣本進行檢測,結果顯示,樣本的甲基汞含量為每公斤含1.1毫克,超出法例標準的每公斤含0.5毫克。
食安中心發言人表示,中心已知會涉事商戶有關違規情況,並指令其將受影響產品停售。中心亦正追查有關產品的來源和分銷情況。如有足夠證據,中心會提出檢控。
發那人指出,魚類中的汞主要為甲基汞。攝取大量的汞會影響胎兒腦部發育,對成人則會損害其視力、聽覺、肌肉協調性和記憶力。另外,一些國際機構如世界衞生組織早已指出,進食捕獵性魚類是人類攝入汞的主要途徑。中心的總膳食研究報告亦指出體型較大或捕獵性魚類的汞含量可能較高,例如吞拿魚、金目鯛、鯊魚、劍魚、旗魚、橘棘鯛和大王馬鮫魚等。因此較容易受汞影響的人士,包括孕婦及計劃懷孕的婦女和幼童等,在選擇魚類時應首選體型較小的魚類,避免進食有關魚類,從而減低攝入過量金屬污染物。
編輯推薦
粵車南下有助兩地雙向奔赴 陳美寶:做好系統對接再增名額
東鐵線古洞站月台幕門工程料第四季完成 設200監控器「睇實」隧道結構
丹娜絲逐漸遠離 天文台將於下午2時20分取消一號風球
李家超:處於複雜迅速發展全球環境 香港作為自由港仍是安全和經得起考驗
調查:市民普遍認同香港現時發展方向 近七成指國安法有助社會穩定
女子東平洲游水遇溺 救起送院搶救後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