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人在海澱區西三旗街道養老助餐點購買午餐。

【橙訊】國家審計署周二(24日)公布《國務院關於2024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下稱《審計報告》),披露了對養老保險基金等重點民生資金的審計情況。其中發現,違規領取養老待遇金額達5.19億元(人民幣,下同),例如山西蒲縣一疾控職工「1歲工作,22歲退休」,冒領養老金69萬。

《審計報告》指出,國家審計署重點審計了25省企業職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4.14萬億元,發現各類問題金額601.61億元。

具體問題包括,一是重點人群297.43萬名漏保脫保等。其中:23省的困難群體、靈活就業人員等47.7萬名應保未保;21省的249.73萬名失地農民養老保險繳費補貼應補未補。

二是22省未清理不符合全國統籌要求的「小政策」,不當增加基金支出責任187.53億元。其中:9省在國家統一的養老保險待遇項目清單外,自行保留「取暖費」等16個待遇項目,導致基金2022年至2024年多支出167.23億元;20省違反「對全國統籌前一次性繳納保費的條件不符人員,由基金和地方按比例承擔其統籌後增加的待遇支出」等規定,將統籌前條件不符的26.36萬人在統籌後增加的59.41億元待遇支出,全部由基金買單,比基金按承擔比例多支出20.3億元。

三是414.08億元被擠占挪用或騙取套取。13省將406.26億元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等,挪用於「三保」支出、償還政府債務等。16省90家中介2009年至2024年,通過偽造勞動合同、仲裁書等方式,幫助2萬多名條件不符人員違規參保,以基金損失為代價,換取中介或個人謀利。如哈爾濱市阿城區一中介2019年以來,長期向4名公職人員行賄,通過在材料審核、勞動仲裁等環節造假,至少為不符合條件的271人違規辦理參保,預計形成基金支出損失1.15億元,該中介至少獲利400萬元。

25省的2.83萬名職工通過提供虛假病歷或篡改檔案提前退休等方式,違規領取養老待遇5.19億元,如山西蒲縣疾控中心一職工的人事檔案有14處塗改,「1歲工作、22歲退休」仍層層過審後「退休」,一邊領取養老金累計69萬元,一邊又在新單位工作取酬。

國家審計署指出,一些民生領域亂象影響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從審計情況看,醫療、教育、養老等領域群眾身邊腐敗問題多發,「蠅貪蟻腐」、「小官大貪」禁而不絕;一些不法團伙利慾熏心,為謀取個人或小團體利益嚴重衝擊社會秩序和民生底線。

圖:新華社

責編 | 海源

編輯 | 覃旖

編輯推薦

全民運動日康體活動券下周一起派發 康文署:預留部分名額予市民即場參加

再執一間|上海弄堂跑馬地分店7.30執笠 店家指不敵成本壓力

熱帶氣旋迫近最快明晚發一號戒備信號 天文台考慮周六掛三號波

多圖|書展人流旺書迷湧到「尋寶」 展商冀今年旺丁又旺財

關稅戰|特朗普:將向150個國家致函通知關稅水平 與印度接近達成協議

馬季煞科|今季總投注額達1388億元升3% 內地客入場倍增達19.5萬人

業主離世十載無人繼承 四組客爭大圍三房無契樓 搶高18%「五球」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