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訊】自2023年引入代幣化基金指引以來,本港在加密貨幣交易所買賣基金(ETF)領域的腳步明顯加快。近日,富達國際(Fidelity International) 亞太區(不含日本)數位產品及合作夥伴業務主管Emma Pecenicic指出,新指引不但提升基金透明度,還鞏固香港在亞太地區的領先位置。在短短兩年內,本地推出多達18支比特幣與以太幣的ETF與ETP產品,包括現貨、期貨和反向設計,成為區內最活躍的加密ETF市場。
加密貨幣ETF是什麼?
加密貨幣ETF是指在傳統證券交易所,如港交所或納斯達克,上市的基金產品,重點追蹤一種或多種加密貨幣的價格。投資者透過標準經紀帳戶間接參與,不需要自行管理或操作,藉此降低門檻。這種產品一般分為兩種:現貨ETF實際持有加密貨幣,而期貨ETF則投資未來交收的合約。由於產品在受監管市場交易,能提供相對更高的透明度與法律保障。
目前香港除了比特幣ETF,亦提供去年7月才推出的以太幣ETF。雖然近期以太坊價格(ETH to USD)在資金流入增加、交易所儲備下降的情況下仍然徘徊不前, 但鑑於ETF可以納入退休帳戶或企業資產配置等廣泛應用,投資者仍可放眼長遠潛力。
本港未來優勢
自2024年4月推出亞洲首批現貨加密貨幣ETF以來,本港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開放的市場。Pecenicic提到,美國市場規模已突破1,000億美元,多間研究機構亦預測全球加密ETF市場有望在2030年突破萬億美元。在全球監管趨嚴的背景下,香港的代幣化基金指引更顯前瞻,加上特區政府積極推動Web3發展,為本地帶來一定競爭優勢。
面對亞洲投資者現時仍偏好購買美國ETF產品,她認為,透過風險評估制度及投資者教育,有望逐步提升本地參與度。目前香港、澳洲與日本等面臨的難題之一,是散戶參與程度偏低。監管機構正積極推出相關教育措施,例如一般投資者在香港購買虛擬資產 ETF 前,必須先通過風險評估,以改善市場理解與風險識別能力,為長遠市場發展鋪路。
圖:freepik
責編 | 李永康
編輯 | 王冰
編輯推薦
藍家達:登上世界舞台 香港青年應以行動講好中國故事
沈中推AI與數字教育實例專書 搭建香港AI與跨學科融合平台
大灣區融合改變安老服務模式 本地培訓從業員應付需求
油尖旺成立全港首支匹克球區隊 倡香港青年發展體育潛能
耀中幼教學院首辦「兒童研究與心理學副學士」課程 倡培養幼兒教育專才
「就業展能創才婦」計劃圓滿閉幕 開闊婦女實現自我價值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