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海槽位置示意圖。
【橙訊】日本政府的小組會議今日(31日)發布最新估算結果稱,如果發生南海海槽大地震,最多可能導致29.8萬人死亡。
數據顯示,如果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最大可能超過292萬億日元(約合15.2萬億港元),較上一次在2013年得出的估算值(約220萬億日元)大幅上升。
有關研究指,以日本東海地區以西的太平洋沿岸為震源的巨大地震迄今為止反復發生,最後一次是在上世紀40年代中期。日本氣象廳及地震相關專家等方面認為,自靜岡縣到南九州海域的南海海槽,在未來有發生特大地震的風險,並持續在關注和評估相關資料。
南海海槽位於日本南面海域,由日本駿河灣延伸至日向灘海域,長約700公里,屬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聚合型板塊邊緣,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約5厘米的速度俯衝至歐亞板塊之下。板塊邊界的移動速度不平均,導致移動較慢的部分出現滑移虧損。在板塊的相對運動下,應力會在這些移動較慢的地殼上積聚,當累積的應力超出這兩塊板塊之間的摩擦力所能承受的限度時,積聚的能量便會在短時間內釋放,導致地殼發生震動。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後,超巨型災害的複雜性質開始被探討,日本內閣府設立了「南海海槽的巨大地震模型研討會」,將預測中南海海槽可能發生的最大規模地震,並以此模型進行充分準備。
圖:天文台
編輯推薦
國民警衛隊正式進駐華盛頓特區 白宮:首日23人被捕
無印良品回收原料混入異物銅鑼燒 中國大陸雖無售但電商代購存風險
UFC總裁:已與特朗普溝通 明年白宮辦首場「八角籠」格鬥賽
南部戰區:美國驅逐艦非法闖入黃岩島水域 遭到警告驅離
美伊核談判|伊朗釋放信號:願接受部分限制 可與美直接談判
李在明斥南韓反華集會損國家利益形象 指示採取措施防此類事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