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貫徹「一國兩制」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

文:橙新聞評論室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今日(5日)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支持香港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深化國際交往合作,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及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創新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

每一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強調「一國兩制」,但每一年香港都應以與時俱進的態度來踐行這一根本制度。毫無疑問,今年貫徹「一國兩制」的重點在於經濟領域。將「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充分落實在經濟領域,需要香港在堅持「一國」為先的基礎上,以具體項目為「兩制」增光添彩。譬如,政府應加快建設北都,為創科產業落地提供更加優越的硬件條件;近期頗受關注的粵車南下亦應加快進程,與港車北上相互呼應為兩地交流往來提供更多便捷。

事實上,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也是香港打破西方國家經濟遏制的必然選擇。近日,美國當局再度對香港加徵關稅,這種公然漠視國際貿易秩序、單方面破壞多邊貿易關係的行為早已不是首次。近兩年,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將對香港的政治干預逐漸轉變為經濟干預,可預見到未來這種打壓仍將持續。香港不僅要正面回擊這些不合理的政策,更要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另闢蹊徑」,將經濟發展的脈絡向內地及亞洲其他地區縱深。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與內地還是東南亞、中東國家的合作項目,政府應考慮在合適時機公布時間表及成績單,令公眾看到這些合作帶給香港的切實利益,從而增加社會對香港經濟未來前景的信心。

政府工作報告中所提到的有關粵港澳大灣區的倡議,有兩個關鍵詞值得留意,一是「創新」,二是「帶動」。發展創科產業是特區政府近幾年的施政重點,在剛剛公布的財政預算案中,有關創科的規劃落墨頗多,政府對國家重點發展的人工智能領域更是加大投入,從融資、研發、國際交流、製造、知識產權等多個方面進行扶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創科產業發展體系。

截至2023年底,粵港澳大灣區的生產總值已經超過14萬億人民幣。政府工作報告呼籲以大灣區發展成果輻射帶動其他內地城市,香港不僅要積極響應,更可通過大灣區的區位優勢與更多內地城市建立合作關係,充分利用不同城市各自優勢行業為本地市場探尋新的機遇。

近些年,香港與大灣區各內地城市的往來已經十分密切,「一小時生活圈」的達成讓大灣區內部實現無障礙資源交換。未來,香港應經由大灣區繼續「北上」,挖掘內地的發展契機,為香港所面臨的經濟困局尋找突破口。

圖:中新社

責編 | 韓進珞

編輯 | 子涵

編輯推薦

五一黄金周.有片|熱門景點人流旺 有內地旅客大讚港人友善

日本皇室生活費被盜16萬史上首次 二十多歲侍從被捕

港首季GDP增3.1%勝預期 進出口急升帶動 私人消費開支錄跌幅

搵錢呢啲嘢丨90後前空姐研手工皂 曾月賣800件爆谷造型幾可亂真

稅務局發266萬份報稅表 納稅人口連續兩年增加

商務部:美方多次表態願就關稅問題談判 中方正進行評估

戲裡人|專訪林奕華:從《我在那時錯過了你》,到二元流動、AI、平行宇宙與「流量不為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