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勳提出五招加快推動北都發展。
【橙訊】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列明政府將會繼續優先為北部都會區投入資源。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新界北立法會議員劉國勳今日舉行記者會,就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提出五大倡議,包括推出「按實補價」加強版、推動多元土地發展模式、動態規劃土地用途、推行「1.5級產業園」先導計劃,以及設《北部都會區條例》。
劉國勳表示,政府應以「戰略留白、動態規劃」的方式推動北都發展,建議政府盡快將土地以不同形式發展,讓產業加快落地,令資金更快「回籠」,讓北都「一邊建設、一邊回報」;強調北都發展是重要及必須做的事,相信是未來本港主要的經濟增長點,若香港一直透過賣地為主要收入,未來經濟會有所困難,故當局應把握機會進行經濟轉型。他又為加快推動北都提出五項建議。
一是推出「按實補價」加強版,符實際需要增加投資意欲。劉國勳建議,政府應考慮現實情況,參考發展局在2009年推出工業大廈「按實補價」政策,允許企業按實際用途與發展規模地價及分期發展。例如,企業首期建設50%地積比時,只需支付相應比例地價,待市場成熟或技術升級後,避免因「預支」高密度發展成本而窒礙投資意欲。
二是推動多元土地發展模式,可租可買或由政府參股。為配合「動態規劃」的發展模式,劉國勳建議政府提供多元的土地發展模式,包括分期補地價、延長現時「短期租約」形式批出的土地,現時土地(雜項條文)條例原則上限制短期租約為7年,建議就發展產業提供特長租約,將7年上限延長至15年或20年。他指出,企業對租約僅數年的土地難作規劃長遠投資,特別是創科新興產業,租約太短無疑成為產業發展的阻力,難以支撐企業中長期投資需求,並供企業選擇以此方式代替賣地。
北都將會是未來本港經濟增長點。資料圖片
三是動態規劃土地用途 設負面清單增彈性。劉國勳認為,當日新發展區的規劃未必再符合目前的發展需要,如政府當初規劃的多層現代產業大樓,目前市場反應並不熱烈,建議政府因應最新發展和實際情況,對土地作出動態規劃,適時更新土地用途。同時土地可分期發展,每階段保留一定百分比用地作未來儲備,為日後發展戰略留白。
四是推行「1.5級產業園」先導計劃,模組化加快產業落地。劉國勳建議在北部都會區推行「1.5級產業園」先導計劃,以「模組化」方式加快產業落地,由政府推出已完成道路、基建、網絡等較成熟的土地,讓企業經營者在相關土地上建設非永久性的建構物,如善用「MiC組裝合成」、模組化的技術方便興建、擴建及遷拆,以便因應不同需要及變化而加快變動,方便留白發展。
五是設立北都條例及北都管理局,拆牆鬆綁加快推動建設。他建議研究設北部都會區條例,在各方面拆牆鬆綁,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為北部都會區發展提供法例上的空間,並設立成立專門公司或機構如北都管理局等,以較高層次統整北都相關的發展,以免政出多門、拖慢建設進度。
圖:民建聯
編輯推薦
陳茂波:加速發展北都或適度發債 指加強創科培育新發展動能
財政預算案|陳茂波:先集中推進北都 明日大嶼土地規劃需再作審視
財政預算案丨陳茂波:北都未來數年房屋和產業用地有可觀產出
兩會前瞻|徐莉建議於北都設跨境電商中心 聯運通道減查驗降企業成本
特區政府譴責美西方機構及媒體抹黑詆毀當局 強調依法處理黎智英案及其羈押安排
4女子涉加密貨幣投資騙局被捕 警方:有118名受害者涉款320萬元